“鄧麗君的歌具有一種渾然天成的美,如高山飛瀑、潺潺溪流。”她是上個世紀華語歌壇上具有傳奇色彩的女歌手。她的美麗曾經讓你陶醉,她的笑容曾經讓你窒息。她的歌聲曾經讓你忘記痛苦,她的一切曾經讓你享受安慰與甜蜜……

初相見:《我一見你就笑》
1979年的夏天,蟬鳴在午后悶熱的空氣中斷斷續續,下意識擰開了收音機的開關,一個輕柔甜美的歌聲飄忽著從收音機里傳來:“停唱陽關疊,重擎白玉杯。殷勤頻致語,牢牢撫君懷。今宵離別后,何日君再來……”
時間頓時凝固。蟲鳴也好,烈日也罷,一剎那間都從眼前消失無蹤。唯有那個沁人心脾的聲音,在收音機遙遠的那頭,與心臟之間連接起一條萬籟俱寂的通道,摧枯拉朽般抹去了所有之前對世界的認識與理解。
每一個小節的停頓、每一次婉轉的呼吸,都讓人感到了愛情的甜蜜與迷茫,交織著在心上劃下了或深或淺的痕跡:
每一個吐字、每一個發音,如同仔細梳理自己愛慕已久的女孩的發梢:
時而憂郁,時而沖動.愛情原來是這么個模樣;
一個從未見到過的流光溢彩的世界,年輕的女孩們笑臉盈盈,清逸的裙角在歌聲和微風中飄揚……
這,就是鄧麗君的歌。
心相惜:《甜蜜蜜》
男女之愛第一次如此帶有反叛性的于街頭巷尾傳唱,且唱得如此纏綿悱惻。無數少男少女為之瘋狂,空前盛大的革命熱情隨歷史消失之后,永恒不變的愛情主題在新時代歌聲的呼喚下變得越來越美好。男孩們紛紛換上了代表著青春活力的牛仔褲、花襯衣:女孩們開始討論發型與衣著的變化,渴望能像鄧麗君那樣動人清麗;卷發與墨鏡也開始在照片里頻頻出現。這片廣袤土地呈現輕盈豐富的色彩,在滾滾而來的情愛紅塵中點綴。這一切都來源于鄧麗君。
中國大陸文化部曾不諱言地指出:“雖然鄧麗君的有些歌曲有不健康之處,但總的來說是好的,而且她的很多歌曲有思想、有情懷,很有思想內涵。”鄧麗君的歌曲從此在祖國大陸全面解禁。
而此時的鄧麗君,早已紅遍了亞洲乃至全球。10歲以最小年齡參賽者身份參加臺灣中華電臺黃梅調歌曲比賽,并以《訪英臺》獲得冠軍:13歲參加金馬獎唱片公司歌唱比賽獲得冠軍;14歲加盟宇宙唱片公司開始灌錄唱片,并第一次上電視演唱;16歲演唱臺灣首部電視連續劇《晶晶》主題曲:17歲于香港工展會榮獲“白花油慈善皇后”,為歷年最年輕者;1971年2月開始在東南亞、泰馬星菲等地展開為期一年之巡回登臺:20歲與日本寶麗多唱片公司簽約赴日本發展:1975年,簽約加盟香港寶麗金唱片,發行經典系列《島國之情歌第一集》……
此后,關于鄧麗君的任何飛速發展,都可以說是理所當然的。她獨特的發音和咬字方式.甜蜜的嗓音和極富感染力的演唱,溫婉動人的旋律,在那個獨特的年代里,打開了無數聽者的心門,如若深夜枕邊喃喃的細語,不思量,自難忘。
永相離:《我怎能離開你》
時間在歌聲中顯得特別容易流逝,仿佛才眨眼之間,任何人都想不到的是,最讓人痛心且震驚的,卻是1995年夏初,她的突然離世——1995年5月8日,這個讓無數人難以忘記的日子,鄧麗君在泰國清邁旅游時,因氣喘病發猝逝,時年43歲。所有關于鄧麗君的神話,都在那一刻戛然而止;所有熱愛鄧麗君的人們,都在那一刻悄然心碎。
當年的年輕人們,轉眼成了家,有了后代,而鄧麗君卻仍然以不老的容顏繼續在無數個國家的舞臺上歌唱。新一代的少年開始泡在鄧麗君的歌聲里成長,思索著過去父母那時候的愛情是不是真的甜得像歌里唱的那樣。鄧麗君的笑容依然甜美,歌聲依然動情,她依然是無數人心目中最具實力的偶像,最打動人心的女神。
雖然她與中國內地媒體的正式接觸是在1985年.但她早已在美國舊金山及洛杉磯、加拿大溫哥華舉行過北美巡回演唱會,早已作為首位華人歌星于美國紐約林肯中心登臺。她還在印度尼西亞灌錄了80首印度尼西亞文歌曲,在香港第五度舉行個人演唱會,7天9場創下場次最多之紀錄。參與廣告拍攝,獲評臺灣十大杰出女青年,并被英國時代雜志評選為世界七位首席女歌星之一。參加的晚會、獲得的獎項、創下的紀錄,數不勝數。當她在1990年開始將生活重心移向法國時,幾乎整個世界都已然為她而瘋狂。1991年,她在香港受訪表示已是退休階段,日后除慈善義演外干做公開演出。世人聽到這個消息,捶胸頓足者不絕于耳。
1995年5月28日,在全球華人目送之下,鄧麗君長眠于臺灣金寶山“筠園”——一個以她的原名“鄧麗筠”命名的墓園。
長相憶:《何日君再來》
當葬禮上的鐘聲敲響,觀者無不滿臉淚痕痛哭失聲。任何人都無法相信,這樣一個活潑親切動人可愛的,似乎永遠都不會老去的女子,就這樣永遠閉上了她的雙眼。所有人都在唏噓感嘆著她的英年早逝,也無奈哀嘆著上天的殘忍。墓園中專建的“鄧麗君紀念公園”,鄧麗君塑像,專門用于懸掛參拜者用小木牌所寫挽言的“萬民樹”,還有在墓園中持續播放鄧麗君的歌曲……
鄧麗君曾經在談及成功的秘訣時說,“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方法,但是我唱歌的時候把我所有的感情,所有內心的感受,都用我的歌聲表達出來了,不管是歡樂也好,寂寞也好,痛苦也好,我只是用歌聲來表達。”于是,世人們對她和她的歌聲,也如她附著在歌里的感受一樣,付出了所有的愛和依戀。
夜闌人靜時,鄧麗君的歌聲輕言細語般在房間里淡淡縈繞,回想著她美麗的容顏,心底里總有個聲音在時光交接處輕輕跟唱——停唱陽關疊,重擎白玉杯,殷勤頻致語,牢牢撫君懷,今宵離別后,何日君再來?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我的情也真.我的愛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我的情不變,我的愛不渝,月亮代表我的心。輕輕的一個吻,已經打動我心,深深的一段情,教我思念到如今。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你去看一看.你去想一想,月亮代表我的心……”這是我們聽過的人間最讓人感動的承諾,她依舊是所有華人的驕傲和榮耀,也依舊是那個可人的鄰家姑娘,她的歌聲依然能點燃人們心中的希望,帶來無數對愛情和美好的憧憬與想象。

鄧麗君為什么沒能去大陸演出?
原中國文化部部長劉忠德說,1992年他剛接任文化部長時,很想讓鄧麗君到大陸開演唱會。本身就是鄧麗君歌迷的劉忠德最近在接受大陸某報專訪時透露:“鄧麗君一直想到大陸開演唱會,我們也準備讓她來,剛決定沒幾天,報上登了一則消息,說她是參加了國民黨特務組織,這下就得等調查完了才行。調查清楚了,而鄧麗君卻在1995年5月8日,猝死于泰國。”對于無法邀請鄧麗君到大陸開演唱會,劉忠德感慨地指出:“這是我當文化部長時的最大遺憾,相信這也是鄧麗君的遺憾。”
下期推出:齊秦
“老歌·新聲”不是懷舊,而是在總結時代經典。作為一個歌手,齊秦在臺灣和內地都占據著一個特殊的位置。在臺灣,他以具有強烈個性的創作和形象開始了一個抒情搖滾的新時期。對很多愛歌的人來說,齊秦的歌代表的是聽單卡座式錄音機、自制音箱和晚上四處游蕩的生活。而對很多歌手來說,翻唱他的《大約在冬季》和《外面的世界》,成了踏足歌壇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