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樂 編譯
近年來,日俄北方四島爭端加劇,雙方的軍事演習不再被冠以“反恐”的修飾詞,而是直接以對方為假想敵。日本陸上自衛隊于2005年開始實施大規模協同易地演習,即從日本列島調遣陸上自衛隊到北方(或南方)支援北部(或東部)方面軍的易地調動演練。計劃每年演習一次。2006年度實施的第二次協同易地演習,時間從6月19日至9月18日,長達3個月之久。
陸上自衛隊編制
日本陸上自衛隊現有5個方面軍(北部、東北、東部、中部和西部)、一支機動部隊(第1直升機團)、航空學校、后勤管理部、研究部和中央氣象監測大隊(見表)。方面軍最高領導稱總監,為陸將軍銜。各方面軍下設兩個以上的師或旅,師的下屬部隊有步兵部隊、裝甲部隊和專門部隊(特種部隊)。為了防備來自俄羅斯的威脅,擔負北海道警備任務的北部方面軍的兵力比其他方面軍更強,有4個師的編制,其第7師是日軍惟一的“裝甲師”,裝備90式與74式坦克,且90式坦克占大部分。

以俄軍為假想敵
日本自1977年以來每年都要實施北方機動演習,主要是以海上自衛隊運輸艦及航空自衛隊運輸機輸送部隊。演練內容包括以運輸艦輸送人員及車輛,向北海道移動,在濱大樹演習場進行登陸,然后進入矢臼別演習場實施實彈射擊。近幾年,陸上自衛隊的登陸戰裝備有了很大的改善。過去裝備的運輸艦是雙扇門向左右打開,開出坦克或車輛的登陸艦,現在則裝備了有長廊式通道的“大隅”型運輸艦,可像美國海軍那樣實施快速登陸作戰。
隨著日俄北方四島爭端加劇,日本陸上自衛隊演習明確以俄軍為假想敵。北部方面軍畢竟規模有限,倘若俄軍以壓倒性的大量兵力發動總攻擊,有必要調動其他方面軍到北海道予以支援。
另外,自1999年發生可疑船只潛入事件之后,日本認為俄軍發動小規模游擊隊與突擊隊的非正規戰比發動大規模野戰的可能性更大。游擊隊與突擊隊不用坦克與飛機,也不用登陸艦大規模登陸,而是利用偽裝漁船秘密入境,以假通航護照公然進入機場和港灣,然后在城市進行恐怖爆炸、暗殺重要人物、襲擊重要設施等活動。因其主要目標是首都東京,所以2005年初的南方易地演習,實施了其他方面軍支援東部方面軍的調動演練。同年的北方機動演習也改稱“北方易地演習”。南方易地演習與北方易地演習統稱協同易地演習。
2006協同易地演習
北方易地演習 該演習由中部方面軍負責。參訓部隊為第13旅(駐在海田市),人員約2 000名,車輛約650輛,火炮10門,坦克10輛,飛機17架。時間為6月19日至7月3日。接受海上自衛隊運輸艦及航空自衛隊運輸機支援進入北海道,然后在矢臼別演習場實施遠距離射擊及旅規模的演練。第13旅的回路演習為7月24日至8月11日。
南方易地演習 該演習分3步實施。第1步是北部方面軍第5旅(駐在帶廣市)第6步兵連調往南方支援東部方面軍保衛東京的演習,時間為7月10~25日,參訓人員約250名,車輛約60輛,飛機4架。海上自衛隊運輸艦1艘、航空自衛隊運輸機3架支援該部隊調動。第2步是東北方面軍第9師(駐在青森縣)第39步兵連的演習,目的同樣是支援東部方面軍保衛東京,時間為8月28日至9月9日,參訓人員約720名,車輛約120輛,坦克2輛,飛機2架,航空自衛隊運輸機3架支援調動。第3步是東北方面軍第6師(駐在神町市)第44步兵連的演習,時間為9月5~18日,參訓人員約800名,車輛150輛,飛機10架,航空自衛隊運輸機3架支援調動。演練中使用了2006年在東富士演習場基礎上建成的大規模市區訓練場,實施了對潛入市區的假想敵游擊隊與突擊隊掃蕩的訓練。

第39連演練場景
2006年的協同易地演習,能夠被公開報道的只有第9師第39步兵連在東富士演習場的演練(本文所有圖片都是在這里拍攝的)。東富士演習場設有適宜連隊規模的市區軍事戰斗訓練(MilitaryOperation in Urban Terrain,縮寫為MOUT)的各種設施。由于過去建造的設施僅適宜小規模訓練,所以日本已經開始在全國建造幾處適宜連隊規模訓練的演習場地。MOUT的訓練場已在原北海道大演習場、王城寺演習場、愛馬野演習場、霧島演習場和東富士演習場重新建設,有幾個場地已經完工并開始實施訓練。東富士演習場的MOUT訓練場設施完善,建筑物內到處有電視攝像機,可監視室內隊員的演練動作,便于分析與指導。這里的設施與其他國家相比比較先進。
本文展示的訓練,是針對假想敵游擊隊與突擊隊突襲的防御訓練。“敵人”偷偷地潛入市區,發起挑釁性進攻。在如此逼近的狀況下,首先必須準確地識別敵我。由于在臉上涂迷彩圖案的偽裝部隊頻頻出現,所以第39連在作戰隊員身體顯眼處貼有“卐”標志,便于一目了然地進行敵我識別。據說“卐”是第39連所在地弘前市的象征性標志。另外,運用特定口令和手勢也可識別敵我,防止同室操戈。第39連2006年使用的步槍也由64式更新為89式。

第39連還進行了與坦克的協同訓練,步兵與裝甲車協同作戰在過去的野戰訓練中已經實施,不同之處在于此次是城市地區的戰場。
編輯/劉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