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 點
Linux基金會不是真的關于開放標準或開源代碼的組織,它只不過是又一次的公司營銷行為,旨在縮小開源代碼和專屬性平臺之間的距離。
如果你穿越開源社區,碰到一個推動自由標準的組織,你猜這是什么組織?答案一定是一個倡議Linux的組織,或者至少是某個類似的組織。
從表面上看,開源開發實驗室(OSDL)和自由標準組織(FSG)是天生的一對,因為開放標準和開源軟件這兩個想法可以很好地相互結合。
那么,將這一合并后的組織稱為開放源代碼和標準實驗室不是更合適嗎?或者叫自由軟件和標準組織也可以。為什么一定要叫Linux基金會(Linux Foundation)呢?
一方面,一個組織縮小其活動范圍而專注于單一的項目是件很丟人的事情。Linux也許是開源的代表,但決不是惟一值得開展的項目。實際上,自由軟件基金會提醒我們,大多數構成我們今天稱之為“Linux發行套件”的軟件,一開始都不是由Linux內核開發人員編寫的。
另一方面,Linux沒有定義任何開源標準。當然,Linux執行了這些標準,但很多其他的操作系統甚至其他軟件也都這樣做了。如果你所使用的標準僅限于Linux,那么你的標準就不能稱之為是開放的。
只要想想就會發現,新成立的Linux基金會起了一個最爛的名字,因為從中完全看不出這個組織是干什么的。
Linux基金會需要媒體宣傳。他們需要正面的報道,而這樣的報道只能源于對品牌的忠誠。從這一點上來說,開放源代碼和開放標準都沒有足夠的吸引力,但“Linux”就可以。
“為了使Linux保持開放,并盡可能擴大其使用范圍,就必須提供重要的服務,包括法律保護、標準化、性能提升以及相互間的協作。”Linux基金會網站上的任務聲明這樣寫道。“Linux基金會的成立旨在幫助縮小開源代碼和專屬性平臺之間的差距,同時保持開源軟件的開放性、選擇的自由性和技術的優越性。
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Linux基金會不是真的關于開放標準或開源代碼的。它只是要縮小開源代碼和專屬性商業軟件之間的差距。換句話說,就是幫助Linux同微軟競爭。
當然,我完全支持有競爭的軟件市場,我反對微軟壟斷。但為了使Linux打入主流市場,這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嗎?如果專注于開發,讓軟件的功能變得強大不是更好嗎?
掃一眼該基金會的董事會成員,你就會有所發現。董事會成員是由惠普、IBM、英特爾和甲骨文等大公司的代表組成的。他們會在二月份投票選出新董事,但你可別指望獨立的開發人員能做董事。根據基金會的制度,在董事會中占有席位的最簡單的方法是成為白金會員,這需要至少捐款50萬美元。
另外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紅帽不在董事會成員之列。這就奇怪了,一個旨在推進Linux利益最大化的組織竟然沒有頭號Linux供應商的代表。
也許并不是很奇怪,如果你不將Linux基金會看做是一個慈善組織就很容易理解了。這是一個產業貿易組織,和我們以前看到的無數組織一樣。從基金會的章程就能看出,該基金會的真正目的無非是平淡無奇、毫無新意的公司營銷。
Linux基金會是一種獨特的混合性組織。但這并不歸功于開源代碼和開放標準的結合。它將開源代碼和專屬性商業軟件業的所有丑陋面都結合了起來。多么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