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根據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全國國民閱讀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連續6年持續走低,在識字的成人群體中,有51.3%的人2005年一年中連一本圖書都沒有讀過。倡導全民閱讀,提高國民素質已經刻不容緩。農民讀書難、買不起書的問題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和重視,“農家書屋”工程已經在全國相繼啟動,農民閱讀狀況有所改善。
但我國縣級城市居民閱讀狀況是不是有所改變呢?筆者對縣級市情況進行了調查了解,這里僅就湖南一縣級市居民閱讀的情況談點看法:
缺少公共閱讀場所。這里原來有一家圖書館,現在已經關門,至于什么原因關門,問周圍的人都不知道,具體原因也未能了解到,也沒有見到有其他新圖書館再現。
書店數量偏少。這個縣級市僅有一家新華書店和三四家以個體經營為主的小型書屋,此外,還有一些分散的以經營報紙、期刊、雜志等的小書攤。
經營難成規模、閱讀范圍窄。幾家個體小型書店經營的圖書基本都是教輔書籍,而在本市唯一的一家新華書店中可以看到,教輔書籍已占整個書店的“半壁江山”。為了解書店圖書銷售的具體情況,筆者專門采訪了新華書店的負責人。據該負責人介紹,本店教輔書籍銷售占整體圖書銷售的70%左右,其他如經濟、法律、文學、計算機、技術、生活等方面的書籍則只占30%。
讀者面窄,全民閱讀難見效。從該縣級市圖書的銷量、讀者購書的情況進行排位的話,教輔書籍的銷量占據第一位,往后依次是文學、少兒、科技類書籍。而閱讀群體均以中小學生和青年為主,中年人和老人買書比較少。幾家個體經營的小型書店老板分別談到:買書的人并不多,讀者對象還是中小學生和青年讀者多一點。一小型書店的老板介紹說:在書店經營之初,他們也曾經營如文學、經濟等書籍,但是由于銷量非常少,遠遠比不上教輔書籍的銷量,最后只能將這些書籍從書架上撤下,全部經營教輔書籍。筆者也采訪了幾位正在新華書店為自己孩子買書的家長,他們普遍認為,現在圖書價格偏高,除滿足孩子的學習用書以外,自己一般不買書、不看書,或是在陪孩子買書的同時,在書店看一看書。有的中年人表示:工作忙,沒時間看書;有一些下崗工人表示,能找到掙幾百元工資的工作養家糊口就不錯了,沒有錢買書;再問有些人沒事都干什么,看哪些書,他們基本表示,很少看書,喜歡打麻將、看電視者居多,也有一些人上網讀新聞和書籍。
通過以上調查了解,筆者認為,縣級市城市居民讀書問題,應當引起廣泛關注。據有關方面統計,我國縣級行政區劃有2861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省除外),雖以上的調查只是一例縣級市的情況,但此地反映出的居民閱讀問題卻帶有普遍性。不少縣級小城市的居民,由于人均收入水平較低,大多數人在滿足自身和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以及子女教育、養老的支出后,在其他方面的消費支出相對較少,不買書、不讀書問題比較突出。還有些居民閱讀意識相對薄弱。同時,不少縣城和縣級市,圖書館不能發揮效能,公共閱讀條件嚴重缺失,如何實施全民閱讀,還沒有提上當地政府的議事日程。
筆者認為,各級政府要像抓“農家書屋”工程一樣,重視全民閱讀問題,大力營造全民閱讀的氛圍,盡快在各地恢復圖書館設施,或多提供一些供廣大居民和職工方便閱讀的場所,為提高國民素質多做一些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