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目前只設說是和博士兩級
中德兩國高等教育體制中不僅存在學制方面的差異,而且存在學位方面的差異。中國高校學位與美國相同,分學士、碩士和博士三級,德國高校學位目前只設碩士和博士兩級,其中碩士作為第一級學位又可分Magister(社會及人文科學專業)和Diploma(工程技術、自然科學和經濟學專業)兩類。此外,法律學、藥物學等專業還有與碩士學位等級相當的國家考試(Staatsexamen)等學歷。碩士學位在學習階段上又分為碩士前期(Vordi-plom)或基礎學習(Grundstudium)和碩士后期(Hauptdiplom)或主課學習(Haupt-studium)兩個階段。根據規定,學生只有通過碩士前期考試(攻讀Magister學位者要通過中期考試Zwischenprufung)之后才能進入碩士后期階段學習。德國現行學位制度決定了學生獲得第一級學位需要較長的時間。從1998年開始,德國高校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在學位制度方面與國際接軌。例如,將引入在許多國家通行的學位碩士學位制,以取代目前的德國文、理碩士學位制。
目前沒有同意的標準
由于中德兩國高校在入學前的學校教育年限上存在的差異和高校學位等級的不一致,對中國學生的學歷具體如何換算成德國高校的相應學歷,目前沒有統一的標準。德國各高校對中國大學生學歷的總體評價反映在有關的入學規定上。對低年級的高校在校生,按照要求應該先進人德國大學預備部(Studienkolleg)學習并參加預備部的結業考試“確認考試”,成績合格者才能獲得德國高校入學資格;高年級的高校在校生或高校畢業生只要通過“外國學習申請者高校入學德語考試”(Deut-sche Sprachprufune fur denHoc hschu-izugang auslandi scher Studienbewer-bet,DSH)即可獲得入學資格。針對中國申請者不同的學歷,德國各高校根據各自所在州的科學、研究及藝術部的規定與設在波恩的外國教育中心(Zentralstellefur aus landisches Bildungwesen)的建議作出相應的決定。它的基本劃分原則是:中國大學二年級及二年級以下的在校生必須先在德國的大學預備部學習,具體說明見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eutscher Akade-mischer Austausc hdienst,DAAD)提供的淺黃封面的《外國學習申請者指南》。
大三學生和大學畢業生只須通過潞考試即可入讀德國高校
根據上述劃分的原則,大學三年級及三年級以上的中國高校在校生和大學畢業生,不需要再進入大學預備部學習,而是在通過“外國學習申請者高校入學德語考試”的條件下直接進入德國高校,開始基礎階段或主課階段學習。目前德國絕大部分高校普遍實行上述入學資格規定,但也有例外,特別是在東部地區。語言學校和大學的DSH考試二者有很大的區別,在語言學校就讀的話,您享受不到德國政府給予留學生的一切優惠政策。如:沒有資格打工,不能減免稅務,車票不能打折等等一切的政策,而且在您語言學校讀完后,您的簽證也有很大可能遭到拒簽,因為您在申請的時候不是申請大學而是語言學校,所以請大家慎重選擇。
如何具體地進行換算
至于外國學生在本國已取得的學歷在德國高校各專業中如何具體地進行換算,需視不同情況而定,它一般在學生入學后由學校考試機構(Pru fungsamt)下屬的各系或專業的考試委員會(Prufungsaus-schuB)決定。目前德國高校通常采取“定級考試”(Einstufungsprufung)的方法解決學歷換算問題。鑒于1996年起德國不少大學實行必須在6學期內完成碩士前期考試的規定,對中國學生來說,在考慮德方對國內學歷進行換算時,應注重對已學的課程的承認,而不必計較學期數的多少。
中國大專學歷在德國大學的待遇
根據聯邦德國州文化部長常務會議通過的《關于評估外國高等學校相應學歷的建議規定》,德國各大學對于凡是中國正規大學的本科學歷均被承認。
關于中國大專學歷問題,德國也已有明確的規定:低于三年制的中國大專學歷不能被評為“學術大學”的學歷。這就意味著,只有三年制的大專畢業生,才有資格申請進入德國大學,而二年制的大專生則不符合要求。如果后者所學專業課程比較充實,且成績優秀,那么可試申請讀 “高專”的預科班,學習一年通過各科考試,以取得“申請高專入學資格”(fac-hgebundene Hochschulreife)。
不過,其申請能否被接受,則由各聯邦州高專入學資格審核處(設在該州一所高等專科學校內)根據申請者在本國就讀的學校的性質、所學專業課程的多少以及學習成績的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