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遼寧省沈陽市發生了一起獨特的“身體權”糾紛官司。一位原本年輕漂亮的女公務員,在渡過懷孕、生產這一段女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后,面對著身體的巨大變化,心中懊惱不已。當她得知造成自己“變丑”這一結果,都是因為在醫院里營養過剩造成的時,她很敏感地想到了“侵權”這個詞。于是,在氣憤之余,她果斷地想到運用法律武器討要“美麗”,捍衛自己的“身體權”!!
2006年10月27日下午,事件的主人公郝青向我們講述了這一事件的來龍去脈。
幸福懷孕,我憧憬著未來美好時光
2001年夏天,從東北財經大學畢業后,我先在是在沈陽一家國際貿易公司業務部工作,半年后,正好趕上市屬機關招聘公務員,于是我報了名。憑借以前在學校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交際能力,我最終被政府某局順利錄取,成了一名國家公務員。
我的丈夫是本市一家科技開發公司的副總經理,我們是大學同學,在參加工作的第三個年頭,我們手牽手踏上了幸福的紅地毯。
以前在校園,長相出眾的我就被同學們推舉為“系花”,有著1.65米身高的我體重還不到100斤,苗條、嬌好的身段常常令周圍的同齡女性對我羨慕不已。
2005年9月,我懷孕了。懷孕4個月時,一位女友向我推薦了一家婦產醫院。據女友介紹說,這家婦產醫院無論是醫療設備、醫生技術水平、環境衛生,還是服務質量,都堪稱同行業中一流的。
今年元旦過后的一天上午,我在丈夫的陪同下,來到了這家私立婦產醫院,進行全面的產前檢查。在我接受產前檢查時,醫生把一張表格放到我的面前,讓我填寫下詳細的個人資料,包括工作單位、家庭住址、住宅電話和手機號碼等等。醫生解釋說,這是為了日后更好地對孕婦進行跟蹤服務。見醫院這么認真負責,我心想,不愧是一流的婦產醫院。接下來按要求填寫好了表格。
回家的當晚,婦產醫院的一位女醫生打來電話,告訴我明天在醫院有一個專家講座,是專門指導孕婦如何對胎兒進行產前保健的知識講座,邀請我去參加。
一聽有專家進行現場指導,對優生優育特別看重的我很高興,當即答應前去。
第二天上午8點,我準時來到了醫院的大會議室,已有不少孕婦就座了。當我走進大門時,一位醫生來到我身邊,對我說:“參加這個講座,每人要交200元聽課費。里面包含資料費。”我愣了一下,感覺有些意外,但還是爽快地交了錢。
講座開始了,一位頭發花白的女專家給孕婦們講解“怎樣克服孕期不適”、“孕婦合理飲食與營養補充”和“胎教對未來孩子的意義”……
當這位老專家講述到“孕婦合理飲食與營養補充”這一課目時,身邊的一位年青人很殷勤地遞給我一袋奶粉。老專家乘機介紹了這袋奶粉,推薦說:“這種品牌的奶粉對增加胎兒的鈣質、補充胎兒腦部發育、防止胎兒患上缺鐵性貧血都具有極好的效果……”在老專家大力推薦這種品牌奶粉之后,很多孕婦、包括我都購買了這個品牌的奶粉。
回到家里,我便按照老專家的指點,進行一系列的胎兒保健事宜。可讓我怎么也沒想到的是,這僅僅是個開始……
不堪騷擾,個人隱私被醫院出售
我還沒來得及消化掉老專家推薦的保健方法,兩天后,我又接到了婦產醫院打來的電話,邀請我去參加另一個婦幼保健專家的講座。
我再次來到婦產醫院,同樣交了200元的聽講座費。這次講座末了,專家推薦給每位孕婦兩冊有關胎兒保健方面的書籍。當然,這兩冊書是要另外付錢的。雖然心生不滿,但大多數的人都默默接受了下來。
這兩次的專家講座兼銷售讓我心里很是反感,醫院正是抓住我們這些準媽媽、準爸爸優生優育的心態,乘機巧立名目收取費用。
一個星期后,我又一次接到了醫院邀請我去聽專家講座的電話。這回,我謝絕了。誰知,熱情的婦產醫院在之后的一個多月里,不厭其煩地數次打來電話,邀請我去參加各種專家講座,但每次都遭到我的拒絕。
2006年2月16日夜里11點鐘,一陣電話鈴聲把我從夢中驚醒。打電話的是一家鮮奶粉公司的推銷人員,他在電話里極力介紹自己的產品對母嬰的種種好處。我有些不解地問他:“你是怎么知道我家電話的?”推銷員神秘地說:“是一個朋友告訴我的。”我打破砂鍋問到底:“這個朋友叫什么名字?”推銷員說:“暫時保密。反正是一個好朋友。”說完,他迅速掛了電話。我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滿腹狐疑。
幾天后,又有一家保健食品廠的推銷員打來電話介紹一種補鋅補鐵口服液。我疑慮地問道:“你是從哪兒知道我家電話號碼的?”不想,這位銷售員用相同的口徑說:“是一個朋友告訴我的。”我緊接著問道:“那朋友叫什么名字?”推銷員支支吾吾地說:“這個……不是我的朋友,是我親戚的朋友,叫什么名字,我也說不清楚。”這更加深了我心里的疑慮。
沒過幾天,我又接到了一家商店的電話,是一位女售貨員打來的,說他們店里最近進了一批質地很好的孕婦里外服裝,希望我能去購買。
我再次追問:“誰告訴你我家電話號碼的?”女售貨員的回答與前兩位銷售員如出一轍:“是一位朋友告訴的。”我進一步追問:“哪位朋友?”女售貨員反問道:“這很重要嗎?”我語氣堅決地說:“當然很重要!”后來,那位女售貨員什么話也沒說地放了電話。我感到事情很蹊蹺。到底是誰把我的電話號碼告訴了那么多的商家?那位幕后的“朋友”又是誰?
2006年3月19日,我到醫院進行產前檢查時,與另兩位孕婦說起商家騷擾電話時,那兩位孕婦深有同感,說她們最近幾個月來也接到許多的騷擾電話。這時,其中一位孕婦說:“還不是婦產醫院的醫生告訴他們的。”
我不解地問其中的緣由。那位孕婦接著告知:“我們第一次在接受孕前檢查時填寫過一張表格,那上面留下了電話號碼。醫生為了收取介紹費,把我們的電話號碼出售給了商家。”
原來如此!
漂亮不在,是什么讓我變得如此丑陋
在獲悉真相后,我當時氣憤地說:“醫院這樣做是有違職業道德的。他們泄露病人的電話號碼,是對病人隱私保密的一種侵權行為,我們完全可以找他們說理去!”
可那位透露內幕的孕婦心有顧慮地說:“我們和醫院翻了臉,以后還要在這兒生孩子,恐怕不太好。”我覺得她的話有一定的道理,只好忍氣吞聲。
2006年5月17日,我到了臨產期,家人把我送往這家婦產醫院。住院的第三天下午,我剖腹產下了一個7.2斤的男孩,全家都高興得合不攏嘴。
兒子出生的第二天上午,負責病床的賈醫生來到我的床前,她很關切地對我說:“因為你是難產孕婦,又是進行剖腹產的,我們建議你在醫院里好好地調養一段時間,這對你和你兒子的健康,都是很有利的!”一聽賈醫生這么關心我和兒子,我和丈夫當即接受了醫院的建議,準備在他們的安排下,住上一段時間再出院。
當天傍晚,賈醫生拿來一張表格,推薦說:“我們準備對你每天的飲食進行有計劃的合理安排,保證讓你虛弱的身體恢復到原有的狀態,甚至比原來還好。請你在這上面簽個字。”我接過表格,大致掃了一眼表格上的菜譜和飲食目錄,便隨手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從第二天開始,一日三餐,我的所有飲食都由醫院安排,每餐吃的東西全都很高檔,不是雞燉紅參,就是鴿子清蒸桂圓,或者是阿膠燉甲魚。
在醫院的一再挽留下,我住了一個半月的院。出院時,丈夫去結賬,頓時傻了眼,僅這一個月里,除了住院費、護理費和藥費外,光我的吃喝費用就花了5800元。對于這一數目,我和丈夫及家人都感到震驚!
更讓我感到吃驚的是,當丈夫接我回家的一路上,遇見幾位熟人,他們都用一種異樣的目光看著我,一位老鄰居張奶奶直言不諱地對我說:“郝青呀,你怎么會胖成這個樣子?都快認不出你來了!”
回到家里,我馬上對著穿衣鏡一照,天哪,我的身體腰圍肥得像個郵信筒,要多難看就有多難看,根本找不到結婚之初那種令人羨慕的苗條影子,我的臉龐也鼓成了兩堆肉,真是不堪入目。見到自己這副丑模樣,我的心里別說有多難受。
這一切,顯然都是因為在醫院里營養過剩造成的!
還我美麗,上法庭討回自己“身體權”
當天晚上,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做律師的姨媽來家看我,她對我變形的身體也很吃驚。當她得知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后,她很敏感地想到了“侵權”這個詞。她對我說:“醫院因為商業利益,挽留你繼續住院,并極力推銷各種高檔營養品,從而造成了你的身體變異,你完全可以起訴醫院侵犯了你的身體權。”
聽了姨媽這話,我即刻想到醫院在我懷孕期間,通過多種方式大肆向我推薦各種營養品,而產后,他們又采取這種方式來獲利,真是太可氣了!我接受了姨媽的建議,準備通過法律的手段向醫院討個說法。
出院后的第6天,我就在姨媽的幫助下,找到一位資深望重的王律師作為我的辯護人。王律師聽我講完事情的全過程后,他立刻展開了起訴前的調查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取證,王律師于2006年8月22日以我的名義正式向法院起訴婦產醫院,狀告這家醫院侵犯了我的身體權。法院對于這樁本市首例患者狀告私立醫院的特殊侵權案很重視。
2006年10月17日,法院不公開審理了這起特殊的身體權侵權案。
在法庭上,王律師向法庭陳述了被告的侵權行為:“依照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2月26日頒發的《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明確規定:‘自然人因為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醫院極力挽留原告住院,并強行向原告推銷他們的食譜,以至于原告的身體造成超乎尋常的變異,事實構成了侵權行為……”王律師在陳述了自己的觀點后,向法院出示了我的體重超標證明書,以及我住院期間,醫院開具的食譜表等,他要求被告賠償我4萬元的精神損害費。
法庭經過一番合議,最后判決婦產醫院賠償我精神損害費16000元,并當庭向我賠禮道歉。
我通過法律的途徑討到了說法,但贏了官司的我心情仍很沉重。現在都在講公民道德建設,可身為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喪失了醫德將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利用孕婦對優育知識的渴求心理,乘機斂財,令人憤慨。我雖然贏了官司,可我多么希望醫患之間能夠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關愛,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后記: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醫院本來是一個很神圣的場所,可是正有越來越多的人利用這一便利撈取不義之財。希望本案能讓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有所反省,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真實的看到自身的權益,在權益受到侵害時懂得維權!!
(文中人物為化名,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上網,違者必究。) 責編/張立平 laomalp8201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