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致富的故事,都是窮則變,變則通。這幾年來,被淘汰的行業不少,就算是從前被視為“鐵飯碗”的工作,比如一些公家機關,都紛紛面臨“盈虧自負”的狀況,有的在艱苦的轉型中、有的已宣告倒閉。再也沒有人敢說自己捧的是“鐵飯碗”。
但也有人在困頓時還能賴著“文化”創業。這是一個很可愛的創業故事──有位陜西食品公司的下崗工人,也與千千萬人一樣,面臨到失業的困擾。眼看著許多同事為了生計,為了讓孩子上學,都在失業后到處打零工,卻賺不了多少錢,他決心要做點不一樣的食品業。
熟悉美食典故的他,決定做起“臘驢肉”生意。他在某縣的縣志里找到一個創業靈感──府志上記載,光緒26年,慈禧被迫逃到西安,沒有好東西吃,心里很不舒服,當時的陜西巡撫和李蓮英為了讓慈禧開心,找來了當地的臘驢肉制成的“金錢肉”勸膳,慈禧贊美這肉“香而不膩,淡而不俗”,比皇宮里頭御廚做的小吃更有味道。
有了這個小小的啟發,他開始拜訪各大陜西名廚,研究“金錢肉”的做法,還把它變成了真空包裝,慢慢建立了生產線,還找機會到處推廣生意。在一個人人想要錢的時代,叫做“金錢肉”的復古食品,很快地抓住了消費者的視線,他還強調該肉食是最健康營養的下酒菜,目前竟然已經有了一百多家加盟商,他也因此而致富。
這是一個“為自己找出路”的好例子。找到了慈禧太后這個免費的代言人,想要不發達真的很難呢。
他是一個會做長遠之計的人,深知失了業后盲目勞動,只能賺一時溫飽,理性的奮斗很重要。每次看到一些農林產品滯銷,我總會想起這個例子,多到大家都不想要的東西,其實可以有不同的品味,不同的運用,如果美食界沒有創意,傳統中國菜也不會出現東坡肉、左宗棠雞、李公雜碎等佳肴,水果賤價時,正提供了有創意者大好的實驗機會。
窮時要變,變要能變得通,未來就有無窮機會。多數人常卡在“窮時不肯變”,留在原地等預知災難真的發生,或者是人云亦云地跟著一大群人盲動,當然等不到“通達”之時了。
地址:浙江余姚市余姚鎮皇山新村5幢205室
郵編:3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