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一次研討會中認識一名活潑的女士,她非常幽默,熱力貫穿會場,脫口而出的笑話讓每個人都感染了她的快樂,誰都想不到她有過坎坷的成長經歷。
那名叫凱西的女子從小被認為智能不足,在智障學校呆到5歲,才被發現原來不是智障,而是失去聽力,于是轉往特殊學校,直到十幾歲時,才借著助聽器過上了較為正常的生活。就在人生剛有起色時,一次意外車禍使她在醫院躺了兩年。
當時她自問:為什么我的人生有這么多的不如意?
但她隨即深信:任何事情的發生必有其目的,并且有助于我。因此咬緊牙渡過難關。
之后,凱西交了男友,人生再度有起色時,又因乳癌先后割掉兩個乳房。然而,縱有千般不如意,她還是相信:凡事發生必有其目的,并且有助于我。
當她母親歉意地對她說:“凱西,真的很對不起,把你生成這樣”時,她回答:“媽,你把我生得太好了,因為這樣,我今天才有這份熱忱把自己的體驗和經歷與他人分享,化恐懼為力量,化壓力為動力,讓自己在每一個困難中,找出值得收藏的禮物。”
她的故事是否給了你一些啟示呢?
1.相信: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么事,而是要做哪些事來改善它
佛家說逆境是“增上緣”,可遇不可求。遇到困難時,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么事,而是你即將用什么態度來面對,做些什么來改善它。
2.相信:我對我的生命完全負責
成功者對事情百分之百負責,負責的定義是永遠握有主控權,如果不能主控生命,很可能一生隨波逐流。
對生命負責者,他為自己而活,并學習替別人著想。
3. 相信:要讓事情改變,先改變我自己,要讓事情變得更好,先讓自己變得更好
曾經有一次,我在推銷汽車失敗時,向公司經理抱怨汽車的色彩太少、種類單一、獎金不夠優厚等,那名經理不顧我的說個不停,問我:“XXX能賺5000美金,難道他賣的產品和你不同,獎金制度比你優厚嗎?而你卻只能賺1000美金,兩者的差異在哪里?”
“是我自己。”我不得不低下頭來。
要讓事情改變,首先要改變自己,要讓事情更好的話,自己必須變得更好。一般人在遇到困難時,總是抱怨別人,但是,抱怨對于解決問題有多大的幫助呢?如果幫助不是很大的話,那么何不嘗試先改變自己,也許效果會更好。
4. 相信: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我在美國參加激發潛能的課程中有一項“走火大會”,就是赤足走過攝氏1000多度的燒紅木炭。
我永遠記得第一次參加走火大會時,是在子夜12時,12米長火花紛飛的木炭讓我聯想到烤肉架上的肉,十分令人恐懼。當時,我的老師安東尼·羅賓提醒說:
“你永遠要注意你所想要的,而不是你所恐懼的。”
記得那次我還是特地排在一個小女孩后面,心想如果她走得過,我也應該走得過。
然后,走火開始,數百人走了過去,腳部安然無恙。我見到后,隱隱增強了一些信心。
接著,當我發現前面的女孩雙腳不停發抖時,我的信心又動搖了,就在這時,旁邊的輔導員大喊一聲:“GO(走)!”
那名女孩竟大踏步走了過去。我心想,她可以,我也一定能。接著我也信心十足地走過去了。
順利過火之后,我的第一個念頭是:走火竟然這么簡單!的確,有很多事情看起來都很困難或不可能,但是只要你下定決心一定要的時候,它們都變得非常簡單。
走火,讓我學會了化恐懼為行動,在面對困難時做最有效的決定,在面對挑戰時堅信:
假如我不能,我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摘自《自己就是一座寶藏》文/陳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