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君
在爆竹聲聲中,狗年搖著小尾巴走遠了,“金豬”掀開春簾露出了小豬嘴,今年的春節透著干支的可愛,但還有很多人說,少了“年”味兒!年夜飯大餐飽了口服,盛大的晚會飽了眼福,生活什么都不缺,那還少什么呢?
2003年,我國的人均GDP就跨越了3000美元的門檻,在國際上來講,這個尺度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意味著人民生活水平躍升到了一個新臺階,人們需求結構的改變也將影響到產業結構的調整。三年來,越來越多的城市已經遠遠突破了這個標準,有的已經攀升到了萬元大關。物質極大豐富的同時,人們缺什么?
時下,流行著這樣的說法:路越來越寬了,人的心胸越來越窄了;樓越來越高了,人的視野越來越低了……這引發了“人們以什么樣的態度去生活”的討論。當然,現在不是所有的國人已經住進了高樓廣廈,還有的人行走在泥濘的小道上,甚至還有的人不能想吃什么吃什么,但是我們也該看到,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得到生活條件的滿足,但是生活基本滿足之后呢?
人的需求是無止境的,有了“好”就要“更好”,有了條件就該要品質了!而品質的提升是要有內涵做支撐的,而內涵靠什么來支撐,靠的是思想!歷史上,華夏民族在外國人眼中是最精致的民族,中國人素來最不缺的就是思想!現在我們還是不缺思想,缺的是繼承和發揚。面對新生活、新發展,沒有思想就只能跟風,就難免一哄而上和隨波逐流,徒有形式而缺乏內涵。而有了思想,可能我們再看到、再吃到的就是不同的東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