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解放路實驗學校,創建于1956年,原名鹽城市城南小學,是一所偏僻的農村小學。1988年5月,殷廣平調任城南小學任主持工作的副校長,迎接他的是4排破舊的平房教師,教師里是學生自帶的高矮不一的桌凳,教學區和教師宿舍區混在一起,教室走廊上掛著嬰兒尿布……經過近20年的苦心經營,學校實現了三大跨越:由一所基礎薄弱的單軌鎮辦小學發展為多軌的江蘇省模范學校;由一所全日制的小學創辦成九年一貫制的模范學校:由一所特色名校,兼并了幾乎所薄弱校,創建一所中學,成功組建了鹽城市解放路學校教育集團,自愛全省率先實施幼兒教育、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15年一貫制的新的教育體制。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德育工作。體育衛生工作、環境教育、藝術教育先進集體和江蘇省文明單位、模范學校。
鹽城市解放路學校教育集團現有幼兒部、小學部、中學部三個學部、五個校區,150多個班級,700多名教職工,13000多名學生。學校固定資產從“九五”期間的27萬元增加到今天的1億5000多萬元。回顧10多年來解放路實驗學校跨越發展的歷程,我們強烈地感受到: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忠實地踐行先進的教育理念,乃是經營現代化學校的關鍵。
解放路實驗學校的前身是城南小學。1988年5月,我調任城南小學任主持工作的副校長,迎接我的是4排破舊的平房教室,教室里是學生自帶的高矮不一的桌凳,教學區和教師宿舍區混在一起,教室走廊上掛著嬰兒尿布……面對這一切,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面貌。萬事開頭難,課堂教學、教師隊伍、學校管理、事業發展,千頭萬緒,一切都必須遵循最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以質量興校。在這場硬碰硬的攻堅戰中,我一人帶五年級兩個班語文課,每周24節,還要負責學校的日常管理,帶師范實習生。天道酬勤,奇跡誕生了:1990年到1992年,學校連續3年在市區小升初統考中名列第一,平均每3個畢業生就有1人考入重點中學,1992年9月,學校被鹽城市教育局評為教學質量一等獎,被區政府表彰為先進集體、文明單位。學校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初戰告捷,我在欣喜之余,更多的是壓力和冷靜的思考:只有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教育事業才能長盛不衰,永立潮頭。1992年,在鹽城市和城區教育局領導的支持下,學校確立了更高的辦學目標,即以藝術教育為突破口,滲透德育,促進智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然而,在當時應試教育風頭乍起、學校經費嚴重短缺的情況下,作出這一決定要頂著多大壓力?當學校抽出幾萬元購買樂器時,一些老師有意見,這夠發多少課時補助呀?下午兩節課后排練,許多家長有意見,說是不務正業。一個家長甚至沖進排練場,指著我的鼻子說:“我女兒的成績如有一點點退步,找你們算賬!”
壓力和阻礙不但沒有讓我退縮,反而增強了我創業的信心:“不沖破阻礙,就不會有發展。”不久,學校的“藝教研究室”成立了,學校“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長”的具體而又長遠的目標及為不同年級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的做法一時間被市區同行所稱道。購器材、聘專家、選“苗子”,幾個月后,鹽城市第一家兒童藝術團體“童星藝術團”終于在孩子們的歡歌笑語中成立了,也自此開始了她精彩的亮相。10多年來,藝術團公演上百場次,先后28次為國家、省、市有關會議現場演出,還為美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等友好代表團的訪問作過22次精彩表演,被譽為“蘇北小紅花”和中外文明交流的使者。
素質教育,在解放路實驗學校呈現百花齊放、爭奇斗妍的繁榮景象。學校藝術體操隊、跳水隊、游泳隊近5年來在國際、國內比賽中獲獎牌近100枚:學校還先后向江蘇省體訓隊和國家體訓隊、上海舞蹈學校輸送了38名藝體人才,其中2000年呂瑩同學在埃及舉行的國際花樣游泳邀請賽上獲得金牌,陸穎娜在全國九運會上以第一名的成績成為國家藝術體操隊主力隊員,2004年8月隨國家藝術體操隊征戰雅典奧運會,獲得第4名。成為鹽城市第一位參加奧運比賽的運動員。2006年,趙越同學一人就獲得藝術體操國家級金牌6枚。一時間,“解放路現象”備受媒體和教育專家的關注。國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廳3次在學校召開現場會,向省內外推廣我校的先進辦學經驗。以藝促教、以藝融教在我校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數年前,市區某公司征用了學校東側8畝土地準備建食品大樓,已完成拆遷安置和樁基等前期工作,后因資金困難停工兩年導致項目下馬。得知這一信息,我喜出望外。多年來。學校飽受范圍狹窄之苦:學生活動面積不足、教學場地狹小、市區適齡兒童就讀困難。不改變“鴿子籠”似的校園環境,使學校向規模化、綜合化方向發展,只會永遠是一個夢想。而現在,機遇就在眼前,何不把這塊地爭取過來?!當即,我向市、區領導匯報,請求將這塊土地轉讓給學校使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更使我看到了學校發展的希望。可是建設需要的巨額資金從何而來?就這個問題,學校采取了“三個一點”的辦法。即:政府支持一點——邀請市、區領導視察學校,了解學校實際困難,使政府部門從“科教興市”的戰略高度、主動關心學校東擴;社會贊助一點——請駐城的市、區機關、企事業單位贊助扶持:自籌一點——自力更生,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反哺投入“東擴工程”。同時壓縮一切不必要的開支,騰出資金搞建設。就這樣,全校一班人每天起早貪黑,風里來、雨里去,多方籌集了2000萬元資金。“校園東擴工程”終于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