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課改以來,教室里的掌聲越來越多了。每次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總是聽到教師鼓動性的話語:“說得好,掌聲鼓勵。”于是,伴隨著有節奏的掌聲。全班響起了“嗨、嗨,你真棒”。回答問題的學生在掌聲中坐下來了。面對著激情的教師和面部表情、鼓掌勁頭不一的學生,我的腦海里很自然地浮現出這樣三幅畫面。
畫面一:一次,聽一節公開課,教室里數次響起了掌聲。我坐在一個學生的旁邊,聽到他說:“又要鼓掌了。”我吃了一驚:學生不喜歡鼓掌?下課了,我問他為什么這樣說。“有時候聽得津津有味的時候,自己腦子里正想著為什么這么好,老師說鼓掌,我還沒回過神來;有時候覺得不怎么樣,可老師說要鼓掌,我有什么辦法?”看來,在學生眼中,鼓掌成了老師布置的一項任務了。
聽了學生的話,我有了許多的感慨。新課程強調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與學生是民主平等的關系。為達到某個教學的目的,教師示意學生鼓掌,其實就是教師教學中命令意識的體現。如果我們留心觀察,到底有多少學生會因為老師的“強迫鼓掌”而產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的思維量,恐怕多數學生無動于衷,或被動應付或只圖一時熱鬧。前些時候,許多人對課堂上教師鼓勵過多、表揚過濫的現象進行了批評。過分廉價的表揚讓聽課老師反感,鼓掌過多讓人頗有微辭。沒想到參與鼓掌的學生對鼓掌這一行為也有自己的看法。
畫面二:江蘇省首屆東南亞小學華文閱讀教學研討會上,新加坡華文教師陳麗湘老師授課結束,陳老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大加贊賞,并激勵孩子們為自己鼓掌,于是孩子們在自己的掌聲中抬起了頭,挺起了胸。
我想,“為自己鼓掌”的學生,那一刻心里一定有諸多的潛臺詞——“我能行”、“我的目標一定能達到”、“我會學得更好”、“小小的挫折對我來說不算什么”……看來,幫助孩子樹立勇氣和自信心同樣需要自我激勵和自我欣賞。
畫面三:全國第四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中,香港教師黃錦燕做課結束。她讓全體同學起立,面向聽課老師,情真意切地說:“今天,非常感謝南寧小學的小朋友,請聽課的全體老師為孩子們這
節課的精彩表現鼓掌。”“嘩——”掌聲從禮堂的四周響起。
5秒鐘,10秒鐘,掌聲經久不息。孩子們的眼睛在掌聲的“懷抱”中放著光芒。大家是為學生精彩的表現鼓掌,更為老師激勵學生的做法而鼓掌。
黃老師的結課讓人眼前一亮,我也禁不住內心一震,為之喝彩。我們平時上課,都是讓學生感謝聽課的老師,讓學生說:“老師辛苦了。謝謝你們。”很顯然這是以聽課教師為中心,一節課的全面演繹只是為了給聽課教師留下美好的印象,是為展示自己的教學技藝而教,功利性痕跡濃重。而黃老師則是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的發展而服務。簡短的一句話,巧妙地讓學生置身于掌聲的包圍中,學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與鼓勵,培植了學生的自信,給予了學生成功的快樂。話語里包含的是對孩子的關懷與愛。這非功利性的“目中有人”的教育,“雪落”無痕而又催人奮進。
教學細節最能體現一位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而對于教學細節的思考則是衡量一個教師專業素養底蘊是否深厚的標志。鼓掌,是課堂中的一個細節。如何把掌聲送給學生?這其實是教書匠和教師的一個分野,這也是鼓掌是否被學生珍惜和能否對學生產生影響的一個關鍵。送給學生的掌聲要發自教師的內心,應該是誠懇和自然的,要恰到好處而不是漫無目的。要做到這些,就要求我們懷著一顆愛心,用教育的智慧眼,去觀察、去發現、去理解每一個學生。
(作者單位:金壇市朝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