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萍,湖北沙市人。戲劇學博士。現為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戲劇影視系副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作家協會簽約作家。主要從事兒童藝術研究與創作,發表近百萬字作品。出版《春天的浮雕》《開心卜卜系列》以及《青艾的歌劇》等多部深受小讀者歡迎的長篇小說。曾獲冰心兒童圖書大獎,全國青少年優秀圖書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等。
我選擇關于兒童的寫作與研究,與我的生活理想有關。很久以來我都習慣于這樣一類生活——單純、清潔、寧靜。
我一直認為,我是天生地依賴和泊靠著兒童時的幻夢與感受走到現在的。在寫兒童詩和兒童故事的時候,我感到一種由衷的安寧和喜悅,兒歌一樣的童年仿佛就圍繞在身邊,像小時候曬太陽時讓奶奶給我剪下一片一片小而透明的指甲,有點慵懶的溫暖和甜蜜,從這一點而言,我想我是個享樂主義者。
這種享樂的感覺的確是奶奶帶給我的,我是她一手帶大的。雖然奶奶的眼睛很早就失明了,可是在我的心里她是這個世界上活得最明亮的人。奶奶雖然不識字,但奶奶的驚人記憶讓她接納了許多民間流傳著的神話,這些神話在奶奶的心里生根、開花、播撒出去,于是,在兒時的記憶里,我開始朦朧地覺得,有一個世界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之外,可以那么遙遠,又可以如此親近。屈原、獵人海力布,孫悟空、紅臉關公,還有嫦娥、孟姜女……他們讓我的童年充滿快樂和好奇。
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開始自己的閱讀、與此同時,聽得最多的則是父親講的故事。父親會講湖北評書。用濃濃的家鄉話講一些有趣的故事和傳說。我記得父親手里有一塊紅得發黑的小木頭,他管它叫“驚堂木”,要是在飯桌上“啪”的一拍,哈,保管讓那些碗筷湯勺們都嚇得亂跳起來。父親講的湖北評書里說得最多的一句是“長胡子大爹白胡子二爹短胡子三爹沒得胡子的四爹——各位,這沒得胡子的四爹就是小四,獵狗小四。”我還記得說到最后的時候,父親那滿是得意笑容的臉和大嘴巴里的雪白牙齒。
像許多普通人家一樣,我們家的藏書并不多,最難忘的是高高的柜頂上放著的《一千零一夜》,那幾本有些殘缺的書勾起了我的好奇。我常常癡想著阿拉伯美女的面紗一飄一飄,香味如煙裊裊縈繞。那時我剛得到一個小小的鐵皮儲蓄盒,那上面畫滿了頂著陶罐和穿著神秘紗麗的女人。我一直有一個奇怪的念頭,覺得這些女人是和柜頂上的《一千零一夜》故事有關。可是,她們終究沉默著,只在我將泛著銀光的硬幣投進去時。才會丁冬作響。你能夠想象這時候我的理想嗎?那時候,我一直都在想,長大了就做一個會講故事的美女,一直講下去。
終于,1996年夏天,我寫的第一本書出版了,我覺得我是如此幸運地實現了兒時的夢想。那
一刻,我仿佛看到自己的童年,一個將聆聽神話、傳說、故事,將閱讀作為享樂的童年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