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沒有問題也就很難誘發和激起求知欲;沒有問題,就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就不會深入思考,那么學習也只是表層和形式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提問,竭力點燃學生的火花,激起他們的求知欲,并有意識地為他們發現疑難問題,解決疑難問題提供橋梁和階梯,引導他們一步步去開啟智慧的大門。
然而,在我們的教學中,往往出現“滿堂問”的現象,問得過多過濫,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為此,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本人的一些看法。我覺得課堂提問的設計要注意以下五個問題:
一、提問內容目的要明確
每一次提問都應有利于教學目標的落實,有利于激發學生思維。有利于學生對舊知識的回顧,有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但是,如果教師在課堂中隨意發問,就會讓學生感到不著邊際,無所適從,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二、提問要把握難易度
教師要針對問題的難易程度,合理設計提問。對于一些難度大的問題,可將它分解成一系列由淺入深、以舊導新、從易到難的多個小問題,使學生通過解答過程,逐步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課堂提問要求新求異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推動他們以飽滿的學習熱情完成全程學習。同一問題,如果變換一下出題角度或出題形式,使它新穎奇特,那么學生就會興致勃勃,課堂氣氛也就活躍起來了。
如我在教學生初中一道關于圓的開放性數學題時,讓學生從各側面、各層面、多角度進行回答。問題一出,課堂上頓時活躍起來,各種有關圓的答案與推斷層出不窮。通過這一例題的解答,充分激發了學生探求問題的熱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一題多得、一題多用的效果,同時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了他們的創造力。
四、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
一個班有幾十名學生,學生知識層次參差不齊。在設計提問時,要注意不要讓“尖子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問題出現。因而,教師提出的問題,對“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對一般學生可逐步“升級”,對“差生”可適當降低,這樣就會使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獲得充足的知識營養。
五、課堂提問要不斷適應學生新的需求
思維發展心理學家認為,新的需求和原有水平或主觀內部狀態的對立統一,構成兒童、青少年思維發展的內部矛盾,成為思維發展的動力。課堂提問應符合這種需要。
教師對學生積極思考后的回答都要加以肯定和贊賞,因為不管答案正確與否,都是學生的勞動成果、智慧的結晶。
當然,教師最后可進行綜合評價。在一些數學題的多種解法中,有的解法較常規,有的解法較奇特,有的解法較繁瑣,有的解法較簡捷,應讓學生發現解題技巧,感受教學之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