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悅老師:
我的父親去世6個月了,但我依然無法從失去他的傷痛中走出來,每天都以淚洗面。我已經四十多歲了,可現在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孩子,現在我意識到,父親就是我的精神支柱,他倒下了,我感覺自己就垮了。我是家里的老大,父親生病期間,我付出最多,其實我很怨弟弟、妹妹,他們根本不關心父親。父親辛苦一生,一直都與人為善,但在生病的時候,他罕見地大發雷霆,弟弟妹妹在父親最需要親情的時候選擇了逃避。父親一去,我覺得和他們沒有任何關系了。我的心情很低落,一直都無法振作起來,一想起父親就痛苦不堪,世界上最愛我、我也最愛的人走了,在這個世界上,我找不到能夠彌補這種空虛的人了!我不愿意情緒這么失控,我不想這樣下去了,可卻走不出這個痛苦的泥沼!
(湖南)淑芬
淑芬:
古代父母去世,兒女要守三年孝,為什么是三年?也許因為這是一個“療程”。傷筋動骨一百天,我們的心受傷了,恐怕要多給自己一些時間痊愈。只不過,你能否治愈自己,你的心理恢復能力強弱與否,將決定療程的長短。
父親對你來說是精神支柱,現在這個支柱倒塌了,是再尋找一個支柱,還是從此不需要依靠支柱生活?你要抗拒的是40年來所建立的習慣模式,想在3個月的時間內徹底改變,恐怕不太可能。
有時精神支柱會降低我們生活的成本,但如果你以為可以永遠躲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那就要為此付出代價。依賴別人就不需要自己負責,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很大的誘惑,我們可以回到嬰兒狀態,只要有父親在,我們就不會受苦受罪。但依賴是一種癮癥,更是一種債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的痛苦就是在償還過分依賴父親所欠下的情債。
當我們痛苦時,往往第一個念頭就是如何擺脫痛苦,但控制痛苦所經歷的掙扎及焦慮本身就是痛苦的來源之一。當一種幸福失去時,你的感覺可能和一個戒毒者的感受有相似性,因為我們長期服用一種叫愛的精神藥物,所以當失去時,我們會出現強烈的“戒斷反應”。如果你不經過這一關,是無法徹底恢復健康的。
痛苦的另一個意義在于警醒,它將你逼到墻角,迫使你尋找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讓你知道過分的依賴未必是一種對你有益的行為。
莊子曾說過:醉酒者墜車不上。喝醉的人雖然沒有意識去保護自己,但往往他的身體會自然地做出反應,而當你清醒時,往往無法真正地保護自己。
有時你應相信自己的身體和情緒,你要相信,此時的痛苦是你身體的需要。你可以嘗試著體會這種痛苦,讓身體去適應它,增強心理承受能力,但不要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幫助自己走出父親去世陰影的有效方法是和父親溝通。生理上父親已經去世了,但事實上,他依然活在你的精神世界里,讓你痛苦的所有根源都在你的頭腦中。有人說祭奠不是在追悼逝者,而是在安慰悼念者。那些告別儀式,其實就是在和心里的親人告別,你最大的痛苦就來源于你不肯接受父親離開的現實,所以你需要和心中那個孤單的靈魂告別。
妹妹和弟弟對父親的冷漠,你為他的遭遇感到不公平,但有時生活不能按你希望的劇本進行,我們無法要求這個世界都符合我們的愿望。你無法強迫弟弟妹妹都像你那么愛父親,也許他們表達愛的方式有別于你,也許父親選擇沒有攻擊性的生活為他帶來了很多益處。你只看到了事情的一個側面,就認為是真相,可能有些草率。即使你說對了,你有什么辦法讓時光倒流?當你選擇了把悲痛轉移到別人身上時,悲痛就開始成倍地增長了。
所以當我們面對巨大的痛苦時,我們需要做的是放松心態,與心中的那個他對話以及發現更多的選擇性。
巨大的悲傷猶如一場颶風,事實證明,只有肯低頭的樹叢得以繼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