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春天,正在“安多福”讀高中的殷鐘睿給媽媽夏曉紅打來電話,說他繼去年12月份收到哈佛大學提前入學通知后,又收到耶魯大學的錄取通知,而且兩所世界頂級大學都給了他全額獎學金。夏曉紅得知這個消息后,心情非常激動,她覺得這些年所有的付出都沒有白費,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獲。
兒時的閱讀基礎,讓他的英文迅速提高
殷鐘睿之所以如此優秀,是由于夏曉紅非常注意兒子的早期教育。夏曉紅畢業于浙江大學,她和丈夫都從事電力專業,出色的英語水平和專業技術能力使她本來可以成為一個高薪白領,但她認為兒子的教育更為重要,所以把精力都放到了兒子的教育中去。
她很早就意識到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培養其閱讀的興趣比什么都重要。這時的讀書不要求孩子全認得、全讀對,而是能從讀故事中得到樂趣、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使得他愛讀書。
所以殷鐘睿小時候就讀過許多簡寫本的世界名著,幼兒園時代他就對書愛不釋手:到公園里休息時他看,在游船里坐著時他看,大人談話時他在一旁看書……看書成了他利用時間的好辦法。這些書豐富了他的精神世界,開闊了他的眼界,對殷鐘睿以后去英國和美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種從兒時起養成的睡前閱讀的好習慣,讓他終身受益。
1996年2月,因為爸爸到英國工作,全家人也隨之而去。剛到英國時殷鐘睿才7歲半,完全陌生的環境使他面臨著全新的挑戰。在學校上課時什么都聽不懂,同學們游戲時他只能呆呆地看著。
殷鐘睿以前只學了200多個“幼兒”常用單詞,來英國后就直接上小學三年級的課;周圍沒有一個大人或孩子會漢語,語言不通、習慣不懂,連想上廁所都不會說;他像置身于一團霧里似的,不懂別人的意思,又說不出自己的意圖。
剛開始的幾天殷鐘睿根本聽不懂老師講課,只能照著同學們的樣兒行動。別人坐下他坐下,別人起立他起立;大家畫畫了他也畫畫,大家看書了他也拿書看;同學們到操場集合了他也趕緊排隊;該吃飯了就和同學們一起去食堂……
不過還好,到底兒時媽媽給打下一點兒英語基礎,那些學過的語音、字母、單詞都在他的腦子里刻下了較深的印象,一旦需要時,很容易被喚“醒”。
為讓兒子盡快提高英語水平,夏曉紅讓他多看感興趣的體育和兒童電視節目。雖然當時睿睿聽不懂電視里的講解,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看足球賽和其他體育節目的興趣。由于他愛好足球,對比賽規則和進程是能理解的,因此他會竭力揣摩評論員的意思。
英國的各電視頻道每天都播幾個小時的少兒節目,那些兒童節目生動有趣,語言簡潔,孩子在看電視的同時不僅學會了語言,而且還能學到許多做人的準則。看自己喜歡的電視節目是一種享受,對語言的學習沒有強迫性,睿睿像海綿吸水似的在不知不覺中高效地吸收,學得既輕松又快。
另外,借鑒幼兒時期的學習經驗,夏曉紅感覺兒子需要逐漸閱讀適合他水平的英文書。她抽空帶著兒子到斯溫頓的大書店里去買書,他挑了《獅子王》等兒童讀物,媽媽為他一段段地朗讀、講解。殷鐘睿仍然保持著每晚臨睡前的看書習慣,只是中文書變成了英文書。
那些天,夏曉紅每天晚上教兒子認、寫常用詞,和他一起看關于狗、貓、房子、家庭成員、公園、游泳等故事,由于都是孩子們熟悉的事物,而且那些讀物又生動有趣,殷鐘睿非常喜歡看,學起來不感到困難。媽媽還將這些書中的英文句子抄了下來,讓他反復讀、看,他很快就記住了新詞,詞匯量增長迅速。新學了這些基本結構詞后,他就能讀懂簡單的句子了。不到兩周,他就讀完了一級和二級的所有讀物。
慢慢地,殷鐘睿上課能聽懂一些內容了。一周后,對學校的日常程序也能搞清楚了;兩周后,學校生活變得容易和輕松了,和同學們也熟悉了,還結交了幾個喜歡踢足球的好朋友。
因為學習的進步,殷鐘睿還獲得了“校長獎”,這對他建立在學習英語方面的自信心起了很大的作用。媽媽知道對孩子每一點進步的鼓勵,就是對他取得更大成績的推動力。所以在這一過程中,夏曉紅總是在不斷地鼓勵兒子去弄懂英文故事。
雖然一般跟兒童或生活相關的故事殷鐘睿都能看懂了,但講到英國歷史上一位國王——亨利八世時,他就很難理解所講的內容。為此老師特意把夏曉紅請去一起聽,兒子聽不懂的地方就由媽媽給翻譯、解釋。她一邊講一邊表演,談笑風生,使小鐘睿很快就記住了她講的內容。
在以后的教學中,媽媽和學校抓住殷鐘睿生活中的每一次特殊事件“大做文章”,激發他的創作熱情。例如:他不小心摔斷了胳膊,到醫院去看后接好了。針對這一突發事件,她及時讓他自制一本小書“我的斷臂故事”;殷鐘睿要回國內一個月,她讓他將“中國之行”的經歷和感受寫下來。她特地交給他一個本子,一面畫線一面空白,有線的一面可以記錄,空白的一面可畫畫或粘貼一些東西,像一些游覽地的門票、包裝紙等,都可以貼上去,帶回來給英國的老師和同學看。
在媽媽和老師的幫助及巧妙指導下,殷鐘睿只經過半年,英文的作文水平就在班里名列前茅了。孩子們在一起時,除了黑頭發黑眼睛外,他已經成了地道的“英國小孩”了!
由于殷鐘睿來到英國之前已閱讀了很多中文書籍,已經善于用句子、用文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所以他用英文來理解、表達就能從一個較高的起點開始,并以較快的速度向上積累。換句話說,即使是英國當地的孩子,如果從小沒有對文學書籍的興趣培養和廣泛閱讀的基礎,上學后學的書面英語也只能從零開始,而且也不可能長進很快。因為他的頭腦中沒有很多的知識和思想的火花。
回國:“老朋友”喚起漢語的記憶
1998年,爸爸在英國的工作結束了,他們回國在北京安了家,殷鐘睿插班進入四年級,又開始了一次艱難的適應過程。剛開學幾天,殷鐘睿連老師和同學們的話都聽不懂,上課時連猜帶蒙地揣摩老師的意思;由于長期不寫漢字,字寫不快,筆畫也忘了,寫作文不知怎么說,表達不出來,有時急得要哭……那段時間真是困難?。”人麆偟接鴷r還難,思想壓力很大。
更困難的是:在英國都是在自由輕松的氣氛中獲取知識,而中國卻要面對各種考試和競賽。夏曉紅一方面安慰、鼓勵他,告訴他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要有信心;另一方面幫助他想辦法提高做作業的速度,告訴他現在不是在英國了,干什么事都得抓緊、加快,時間觀念要強,不懂的就請教媽媽。他做作業時夏曉紅常在一旁指點、幫助,作文不會寫,就幫著他整理思路,組織句子,告訴他中文應該怎么說。不會寫的字媽媽給他寫在草稿上,后來慢慢地過渡到自己查字典。
他害怕背課文,夏曉紅就與他一起背,比賽誰先背出來,還買了些適合他看的中文簡易讀物給他在家看。后來,又把他小時候看的幾箱書帶回北京來,這些他兒時熱愛的書特別能幫助他找回曾經的中文感覺,幾年不讀,“老朋友”相見,他感到格外親切……
就這樣,從一回來時他喜歡看英國帶回的英文故事書,到第一學期末,他又愛看中文書了。那時電視里正播放《雍正王朝》,他興致勃勃,寒假里每集必看,還要求媽媽給買了一套《乾隆皇帝》的書。從年初到暑假結束前,當那4本厚厚的《乾隆皇帝》看完時,他的漢語已經完全不成問題了。學習成績進入班級的前列。
每天吃過晚飯,夏曉紅常和兒子出去散步,一邊走一邊交談。殷鐘睿會將學校的一些事情對媽媽訴說,有新聞、有趣事、有令人高興的喜事,也有遇到的困難、困惑、棘手的事情。夏曉紅仔細聽兒子說,從不簡單下結論“這是你不對”等等,而是幫他分析情況,有時從別人的角度、別人的想法來看待問題,有時幫他預見事態的發展,有時建議下一步該采取什么措施,如何調整自己的態度、行為等等。
由于長期以來建立的良好母子關系,睿睿對媽媽的分析、建議,大都能認真思考,說得對的就采納,有時有不同意見時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散步以后,他往往感到心情輕松、頭腦清爽,回到房間后立即全力投入看書學習。
他的成績在班里慢慢地提高了。到第二學期,他被同學們選為中隊長,還報名參加了中關村一小的奧林匹克數學班。由于從未經過這方面訓練,殷鐘睿一開始云山霧罩的,對老師講的內容似懂非懂,但他不灰心,不懂的問題回家和媽媽一起搞懂它,又買了些參考書看。到了期末考試,他竟得了91分!
當學習有了一定的進步后,夏曉紅鼓勵兒子多學東西、全面發展,參加乒乓球、游泳、羽毛球、籃球等運動。從2000年春天開始,他又開始學拉小提琴。當他學會拉一些曲子后,便陶醉其中,幾乎每天都要花時間聽音樂和練習拉琴。為了鼓勵他在音樂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媽媽給他買了許多音樂CD、DVD,他也常從網上下載一些他喜愛的交響樂。
夏曉紅認為對音樂的熱愛,不但不會影響兒子正常的課程學習,相反,是對他緊張的學習生活的一種調劑,能更好地排解他的學習壓力和大腦緊張度,使他學習更輕松。
2001年3月,殷鐘睿進入北達資源中學的實驗班。進入中學以來,由于同學大都是小學各科的尖子,殷鐘睿又面臨巨大的挑戰。一開始的數學單元測驗直線下滑,但有以前幾次變遷的經歷,他毫不氣餒,信心十足。針對數學這一弱項,迅速調整自己,買來數學方面的參考書和練習題來做,逐步追了上來,在期末考試中各課成績就進入了班級前10名。
寒假前,媽媽正好買到一本書《哈佛女孩劉亦婷》。母子二人如獲至寶,一氣將書讀了好幾遍,對里面的經典之處、學習方法等仔細進行思考、研究,為自己制定了更高的目標,不久殷鐘睿被評為海淀區“三好學生”。暑假時他還自己組裝了一臺計算機。
盡管他的英語成績在班里出類拔萃,但夏曉紅還是讓兒子多看英語讀物。在媽媽的鼓勵和幫助下,2003年,剛15歲的殷鐘睿就出版了他的英文紀實書《小小留學生》。
雖然殷鐘睿在每一次環境改變時,學習成績總是落在同學們的后面,常常是班里的倒數第一,但都在幾個月內迅速趕到班級的前列……這是因為媽媽與他并肩戰斗,翻高山、涉激流,使他在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中獲得了信心,體味到了成功,鍛煉了能力,一天天成長起來了。
機會只降臨給那些有準備的人
2004年1月5日,初三的殷鐘睿突然收到以前在美國讀書的學姐寄來的一個包裹,是美國名校安多福招生信息。當天晚上,該校的招生處主任將在北京的美國大使官邸舉辦小型演講會,介紹學校的情況。
殷鐘睿馬上判斷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不論最終是否去該學校讀書,自己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至少能獲得一些信息,開闊眼界。他和爸爸媽媽匆忙奔到那里。聽著招生處主任珍妮動人的介紹,他不禁神往起來,尤其當聽到校足球隊時,他就自信地插話道:“我將成為校足球隊的隊長!” 珍妮睜大了眼睛,興奮地對這個大膽的中國男孩說:“對!我們就是要這樣的學生!”殷鐘睿那地道的英語和驚人的自信,給珍妮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英國生活的兩年半,培養了他的紳士風度和自信。爸爸媽媽帶他在歐洲各地旅游參觀,也讓他眼界開闊,見多識廣。當珍妮簡單講完,請家長和同學們提問題時,殷鐘睿馬上問:“有多少安多福的畢業生進入美國一流大學?學校招收10、11年級的插班學生嗎?”珍妮很高興地回答了問題。當珍妮了解到殷鐘睿各方面都很優秀,興趣愛好廣泛,熱心公共事業,喜愛音樂、計算機,還出版了一本英文紀實書《小小留學生》時,她非常高興,并熱情地說:“把書一同寄到學校去!”并特地給他寫下了校足球隊教練的名字和Email地址,讓殷鐘睿跟他聯系。
到了“安多福”后,殷鐘睿依然表現得很出色:剛到學校不久,他就從三十幾位新來的國際學生中脫穎而出,成功地競選為“國際學生會委員”。一年后,他又競選成為該會主席。因此“美國學生領袖聯合會”給他寄來的邀請信上面寫著:鑒于您優異的學業與所展示的領導潛能,特邀請殷鐘睿作為馬薩諸塞州的代表參加2005年全國學生領袖會議。我們祝賀你,期盼并歡迎你和被邀的來自全美和全世界40多個國家的學生領袖們一起對當前法律、國際外交、國家安全、美國政策與政治、醫學、商業、工程、藝術與領導藝術等方面的問題開展學習、討論及辯論。
回想這十幾年走過的道路,夏曉紅說,雖然孩子幼小時期對其進行的培育在當時看來好像“沒有用”,實際上那是真正的“種子”,任何有益的“播種”都會有好的收獲,任何不良的種植也會有無益的反響。她覺得“母親”是一個偉大而有意義的事業,默默地和兒子并肩戰斗共同成長,關注兒子的成長和興趣,一起迎接這十幾年辛苦旅程中的各種挑戰,用家長的經驗去引導他,但運用方法的時候卻以朋友的身份站在孩子身邊。教子好比紡織,用絲線將早期培育的種子串起來,引發出孩子獨立的智慧和品格。
(本文由華東交通大學母親教育研究所特別供稿。該所長期致力于中國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普及,歡迎有教育孩子成功經驗或失敗教訓的家長與該所聯系。地址:北京海淀區蓮花苑 1 號樓5門108室,郵編:100036電話:010—63980359 網址: http//www.mqjy.com.cn E-mail:mjplace@163.com )
(責任編輯/王九)
E-mail:wangrong9413@vip.163.com
Tel:(010)51026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