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
眼下一些機構搞的“婚姻家庭指導師”資格認證居然不是勞動部承認的職業,有的勞動部門竟然也參與其中——
今年上半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了婚姻家庭咨詢師、化妝品配方師等第九批新職業。很多公布的新職業還沒有職業標準,有些機構卻已開展了職業培訓和資格認證工作。而一些機構搞的職業認證,竟然不屬于勞動部門發布的職業種類。
考試獲得的職業資格證竟然不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承認的職業
婚姻家庭咨詢師這一新職業,是由全國婦聯的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向國家勞動部門申報的。該研究會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當初研究會申報了三個名稱:婚姻家庭輔導師、婚姻家庭指導師和婚姻家庭咨詢師,經過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組織的專家討論研究,決定把名稱定為婚姻家庭咨詢師。
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的秘書長樊愛國介紹說,婚姻家庭咨詢師就是為在戀愛、婚姻、家庭生活中遇到各種問題的求助者提供咨詢服務的人員,專家們認為婚姻家庭指導師無法體現出平等咨詢、交流的內涵,所以最終決定不使用這一名稱。
雖然“婚姻家庭指導師”這一職業名稱遭到國家有關部門的否定,但市場上一些培訓機構卻大張旗鼓地以“婚姻家庭指導師”的名稱開展職業培訓和資格認證活動,并在媒體上投放大量廣告。記者在一家名為“中國婚姻家庭指導師網、中國家庭教育指導師網”的網站發現,一些機構舉辦的“婚姻家庭指導師”培訓正在火熱招生中。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標準教材開發處的一位負責人表示,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于2007年4月25日正式發布了“婚姻家庭咨詢師”這一新職業信息,從未發布過有關“婚姻家庭指導師”的任何信息。他還告訴記者,雖然婚姻家庭咨詢師的新職業信息已經發布,但截至目前,相應的國家職業標準尚未頒布,培訓教材也還在開發過程中。
那么,那些機構對“婚姻家庭指導師培訓”的依據是什么?記者在位于北京東交民巷飯店寫字樓的北京華夏思宇培訓中心的招生現場看到,他們使用的培訓教材是一本沒有書號的厚厚的內部印刷品《婚姻家庭指導師培訓教程綱要》,也沒有經過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的審定。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的有關負責人表示,這種教材根本不符合要求,現在連職業標準都還在研究中,談何培訓教材?
證書頒發機構不承認“證書全國通用”
記者從北京華夏思宇培訓中心了解到,該培訓中心從去年到現在已經培訓了4期,僅北京就有500多人參加了培訓,學費為每人4200元。負責招生的人說,現在正在進行的第四期培訓,是與位于天津市的國家職業資格培訓鑒定實驗基地(以下簡稱“實驗基地”)聯合開展的。
該培訓中心聲稱,學員完成規定課時參加考試合格的,由國家職業資格培訓鑒定實驗基地頒發《婚姻家庭指導師職業資格證書》,全國通用,該“實驗基地”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綜合性實驗基地,絕對權威。該培訓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他們的婚姻家庭指導師認證工作是與“實驗基地”聯合開展的,授課內容、培訓教材、考試題目等都是由“實驗基地”來組織。不僅如此,記者在該培訓機構的網站發現,他們頒發的“婚姻家庭指導師職業資格證書”樣本,不僅封面印有“國家職業資格培訓鑒定實驗基地證書”的字樣,而且里面還蓋有“國家職業資格培訓鑒定實驗基地”的紅色銀光印章,就連證書說明也是“本證書由國家職業資格鑒定實驗基地印制并頒發;本證書持有者已通過本實驗基地的培訓和相關考試,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和知識”。
隨后,記者多次打電話向這個位于天津的“實驗基地”了解相關情況。該基地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婚姻家庭指導師”確實不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職業種類,目前他們也只是在論證中。另外一位工作人員則表示,這方面的培訓他們只授權給天津南開聯合專修學校,并且也只是試培訓,不能頒發職業資格證書,更不能搞資格認證活動。
這個“實驗基地”到底是個什么性質的機構?為何開展的職業資格認證竟然不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職業?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培訓處的蔡兵處長告訴記者,天津這個實驗基地與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并沒有關系,也不了解它們的具體職能。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相關部門的一位同志告訴記者,該實驗基地由天津市勞動局主管,可以開展一些實驗性的培訓工作,但應該不能開展職業資格認證。
沒有培訓標準,何談“培訓質量絕對有保證”
據民政部門統計,2006年,北京約有2.5萬對夫妻辦理離婚登記,其中有1/5婚姻關系維持不到3年,1/3是在結婚5年內離婚的,而結婚不到1年就離婚的竟然有970對,還有52對夫妻結婚不到1個月就分道揚鑣。在上海,2006年辦理離婚手續的夫婦為3.7萬余對,比2005年增長21.5%。最近一項針對全國十大城市展開的離婚調查顯示,北京、上海、重慶的離婚率漲幅位居前三名。我國有13億人口,3.7億個家庭,每個人在戀愛、擇偶、家庭、養育子女等方面遇到問題,都應及時得到專業咨詢師的幫助。在未來幾年、十幾年中,逐漸培養一支適應社會需要的婚姻家庭咨詢師隊伍非常必要,就業前景確實廣闊。
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市場上一些婚姻家庭指導師培訓機構宣稱“培訓質量絕對有保證”,事實上他們的培訓質量令人十分擔憂。培訓班招收學員的門檻過低,由于培訓缺乏標準,培訓質量也差,再加上一些授課教師水平參差不齊,講課質量更缺乏保證。
記者在北京華夏思宇培訓中心招生現場調查時,正巧有人來洽談在外地辦培訓班的事。記者從該培訓中心了解到,目前全國各地已有50多家培訓機構進行“婚姻家庭指導師”的培訓。據說,一年來全國已有3000多人參加了此類培訓。
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的有關同志表示,婚姻家庭咨詢需要具備綜合性、跨學科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如果沒有經過專門培訓,咨詢效果難以保證。他們期待相關部門對社會上的非法職業認證行為進行管理,規范職業培訓市場,否則將會嚴重影響新職業的健康發展。
原載《人民日報》 ( 2007-09-04 第14版 ),轉載時標題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