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悅老師:
我現在簡直無法和丈夫相處下去了。我和他結合之前都有過婚姻,他還有一個孩子。結婚時他想把孩子放到奶奶家,我覺得孩子才5歲怪可憐的,就把孩子接過來住了。也許因為結婚時受到我父母的反對,他經常跟我說要證明給所有人看,他有本事讓這個家成為大家羨慕的焦點。他一直在外面賺錢,一個月只回兩次家,而且每次都是來去匆匆,我則在家操持一切。14年的婚姻就這么過來了,現在我們有了一些錢,我就要求他找個離家近的工作。我們現在衣食無憂了,沒有必要這么辛苦,我需要他在身邊。
他答應了,并找了個離家近但沒有太多錢的工作,我本以為幸福生活終于來了,可是接下來卻是無休止的爭吵。本來出于對他的信任,我從兩萬私房錢中拿出一萬來給他還債,但沒想到他根本沒有所謂的債,他自己也攢了私房錢,還用這錢和我給他的一萬元買了一輛車!我很憤怒,我一向反對他買車,他一點兒不尊重我的意愿!更糟糕的是孩子本來和我關系很好,但現在他卻不愿意接受我給他找的工作,和我們大吵一架,離家出走了!
我真的很憤怒,我要他回家是想享受家的溫馨,想讓他對這個家盡一點兒義務,可他總是添亂,總是和我爭執,還很粗暴地對待兒子,導致兒子離家出走。我忽然發現這真是一場錯誤的婚姻!可是我現在也無法離開了,我該怎么才能拯救婚姻呢?
蘇州 文娟
文娟:
再婚家庭很不容易,因為過去的生活必然要對現在產生一定的影響。幸運的是,你們過去十幾年,因為沒有真正“生活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將這種影響降到了最低;但不幸也恰恰是因為你們沒有真正生活在一起,缺乏應有的磨合,錯過了培養夫妻感情和默契的最好時機。
那么你們14年來為什么能相安無事呢?因為你們的家庭屬于“建設型”家庭,這樣的家庭往往有一些目標,比如5年計劃、10年計劃等等,為了實現這些計劃,夫妻倆一起奮斗,這時他們更像一個團隊,而不是夫妻。但一旦計劃完成,他們就被迫面對彼此,他們的所有注意力無法再分散到目標上,這時就是婚姻問題的高發期。
這就是所謂的可以“共患難卻無法共富貴”。你的丈夫因為和你結婚時受的刺激,也許還有他前一段婚姻的影響,讓他急于證明自己,他需要得到肯定。也許這輛車對他很重要,這不只是車,更是他的價值感的由來。只是因為你的反對,讓他采取了一些非常規手段。
而你呢,雖說希望他回來承擔家庭的責任,但實際上并沒有做好讓他回歸的準備。事實上丈夫回到家后,打破了14年來形成的權力平衡。以前他只是過客,現在他要求分享權力了,而你還不習慣將一部分權力讓給他,不習慣被人分享對這個家的決定權,因此心理開始失衡。你既然讓他回來,就要明白,從此你們要改變的是14年來形成的一系列生活習慣,首先需要確定哪些是可以分享的,哪些是你希望保留的。而這需要你們來溝通,也需要時間和耐心,兩個生活背景完全不同的人走入婚姻,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彼此磨合,磨合什么?是一種共同的生活原則和規則,你們的磨合其實才真正開始。
度過磨合期最重要的是形成基本的理解,比如你要理解丈夫為什么如此想買車,以至于他明知道把車買回家,你會生氣,也要背著你去買。這說明在他心中,車就是價值感和自尊的象征,他無法舍棄,所以寧可冒著危險也要買下來。你能否尊重他這種急于證明自己的心態呢?你能否給他這種尊嚴感呢?你能理解這些對你可能無所謂,對他來說卻很重要的想法和舉動嗎?
你的生活支柱是什么呢?安全感。你需要確認對這個家的控制,否則內心就會充滿不安。你為他撫養兒子,你為他操持家庭,你所做的一切無非是想讓自己占據家庭的主導地位,這樣你會感到足夠的安全。
如果你們能彼此承認也接納對方的價值取向和最核心的需要,你們的婚姻就會走出磨合期,真正成熟起來。
(責任編輯/王小艾)
E-mail:wangxiaoai1981@126.com
Tel:(010)51026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