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單方寫下“分居協議”◇
現年52歲的黃秋生,是江蘇省泰州市供電公司的一名職工。1979年底,黃秋生與長自己一歲的陳玉嬌舉行了結婚儀式,次年9月29日生下兒子。
1981年,黃秋生兄弟就遺產房進行分家,黃秋生分得街上三間房屋。此后,陳玉嬌與黃秋生將該房拆除并在原地新建了主平房及輔助用房。1994年8月,黃秋生取得了所有權證。
婚后前幾年,黃秋生與陳玉嬌恩恩愛愛,可是后來,陳玉嬌發現丈夫與其他女人有染,雙方便產生了矛盾。2004年2月11日,陳玉嬌經上海長海醫院診斷為陣發性心動過速、系統性紅斑狼瘡。患病中陳玉嬌多么渴望丈夫能陪伴在自己的身邊,可是,讓她失望的是,丈夫常常夜不歸宿,夫妻關系急劇惡化。
2004年5月13日,黃秋生再次深夜才歸,陳玉嬌便和黃秋生發生爭吵。爭吵中,黃秋生一氣之下,寫下了一份“分居協議”摔給了陳玉嬌。“分居協議”表明:雙方自愿分居,家中一切均歸陳玉嬌一人所有。陳玉嬌拿起“分居協議”,對黃秋生說:“這可是你自己寫的,到時你不要后悔。”
這畢竟是夫妻二人爭吵時的氣話,誰也沒有當真,陳玉嬌將“分居協議”往抽屜里一鎖,后來也就把這事忘記了。
陳玉嬌雖有心改善夫妻關系,可兩年來的努力還是付諸東流,她決定結束自己不幸的婚姻。因身體原因,陳玉嬌已失去工作。這時,她突然想起了兩年前黃秋生寫的“分居協議”,便找了出來。2006年4月24日,陳玉嬌來到泰州市高港區人民法院,起訴要求離婚,并要求按“分居協議”處理夫妻共同財產。
對于陳玉嬌起訴要求離婚,黃秋生表示了同意,但對要求自己按“分居協議”處理共同財產,感到很冤。
◇丈夫為自己的沖動行為買單◇
高港法院經審理后認為,陳玉嬌起訴要求離婚,黃秋生書面表示同意,應予準許。對財產的分割,黃秋生在“分居協議”中已有承諾,該“分居協議”應視為對夫妻財產所有權的約定。結合黃秋生在分居協議中的承諾、陳玉嬌的身體狀況,產權證上登記的主平房及輔助用房、院落均歸陳玉嬌所有。黃秋生辯稱陳玉嬌在2005年前將銀行存款全部取出,并將40多萬元存款轉移到其姐的名下而要求分割此財產,對此黃秋生未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且在分居協議中也表明放棄家中一切,因此對黃秋生的該主張不予采納。
2006年7月12日,高港法院做出一審判決,判決準予陳玉嬌與黃秋生離婚;房產證上登記的主平房、輔助用房、院落均歸陳玉嬌所有。
一審宣判后,黃秋生不服,向泰州中院提起上訴。在上訴中,黃秋生提出:本人從未承諾放棄房屋所有權。2004年5月13日,本人單方寫了“分居協議”,該協議陳玉嬌并沒有簽字,事后雙方也未實際分居,而是共同生活,并共同于同年8月至10月間對房屋進行了裝修。“分居協議”不是離婚協議,不能作為離婚判決的依據。
泰州中院經審理后認為,黃秋生在與陳玉嬌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分居協議”的形式確定房產證上登記的主平房及輔助用房、院落均歸陳玉嬌所有,原審據此判決現有財產均歸陳玉嬌所有符合法律規定。“分居協議”上雖沒有陳玉嬌的簽名,但黃秋生在其中對財產的歸屬做出明確的意思表示,陳玉嬌持有“分居協議”并予以接受,應當說雙方的意思表示一致。
2006年11月18日,泰州中院做出了“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
法官說法:
我國《婚姻法》第十九條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因此,夫妻雙方以協議方式對共同財產處理進行約定,只要該約定不違背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背法律的規定,就會受到法律的支持。
本案中,黃秋生寫下的“分居協議”,是其對夫妻共同財產處理的意思表示,這種意思表示雖說是黃秋生因一時沖動所為,但他是在沒有受到暴力、脅迫的情況下做出的,應認定是黃秋生真實意思的表示。雖然,此時還只是黃秋生的單方意思表示,對陳玉嬌沒有約束力,陳玉嬌可以予以拒絕,也可以予以接受。但是,陳玉嬌一旦接受、認可了該意思表示,黃秋生的單方意思表示就轉化為雙方共同一致的意思表示,對雙方均具有約束力。所以,法院認定:“分居協議”合法有效,并依據該協議對夫妻財產進行分割。
(責編/邢榮勤)
E-mail:rqxing@sohu.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