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呂 謙
四川省特級教師,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教科所兼職教研員。曾榮獲全國首屆“葉圣陶杯”作文教學大賽特等獎、全國兒童文學大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中央電視臺首屆“金童獎”、成都市文學銀杏獎等。
春夏秋冬的不同衣著
●楊鳳賢(成都市學科帶頭人,大邑名師)
周慶秋(成都市優秀班主任,大邑縣語文骨干教師)
寫人記事時,大多數同學都千篇一律地采用平鋪直敘的方式,就像我們常常穿同一件外衣一樣,給人呆板無趣的感覺。怎樣才能讓我們的作文像小姑娘的裙子一樣顏色協調、與眾不同呢?下面我們來談談能為作文增色的方法:
一,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的開頭如能像靚麗的春裝一樣醒目,就很不錯。
先敘述事情的結局或某些情節,然后敘述事情的開端和經過。
例一:小明早晨走進校園,書包還未放下,小剛突然湊過來,神神秘秘地說:“今天可有你受的了……”
例二:深山,大雪紛紛揚揚,木屋、窗前,我焦急地走來走去,不時向窗外張望……
文章的開頭從結局入手,制造懸念,然后止住不談,馬上就能抓住讀者的心,讓讀者很緊張,很在意,想立刻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二,文章的結尾和開頭一樣重要。很多作文都習慣從文中總結道理,“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做人應堅持不懈”或者是“太讓我感動了,真的很難忘記”等等。見多了,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字“假”。所以即使是真人真事真感想,如果敘事方式陳舊,結局落入俗套,也未必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結尾要像磁鐵對鐵一樣吸引人的心靈,效果才好。先看幾個例子:
例一:他后來還托他的父親帶給我一包貝殼和幾支很好看的鳥毛,我也曾送他一兩次東西,但從此沒有再見面。(《少年閏土》)
例二:門口有一個高大的人幾乎擋住了竊賊吉米的去路。
“喂,本!”吉米說道,臉上還帶著那種古怪的笑容,“你終于來了,是嗎?好吧,我們走。我想現在也無所謂了。”
警察本·普賴斯的舉動有些古怪。
“你認錯了人吧,斯潘塞先生,”他說,“別以為我認識你,那輛馬車還在等著你呢,不是嗎?”
本·普賴斯轉過身,朝街上走去。(《重新做人》)
一樣普通的童年生活,但魯迅先生動人的結尾讓人如聽夜半鐘聲,余音裊裊不絕于耳;如品香茗,回香滿口。因為他讓讀者對逝去的時光產生了追憶和共鳴。
一樣普通的警察追小偷,但歐·亨利的結局出乎意料而又合情合理,發人深省而又意味深長。
三,不一樣的敘述方式,就像春夏秋冬的不同衣裳。同一件事,如果敘述方式恰當,就像穿著得體入時的衣裳,既美麗動人,又氣質高雅;如果敘述方式不恰當,就像冬天穿夏裝,既不美麗也不動人,只能讓人取笑而已。
記敘文除了在開頭和結尾下功夫外,插敘一些相關的故事也能為文章增色不少,如《三味書屋》中關于美女蛇的故事。
接下來我們談一下其他幾種表達方式。
議論——就是對人或事物的好壞、是非等表示意見。有的是直接的,就像“我認為他很棒”。有的是間接、含蓄的,如曹操問劉備:“呂布這人可留不?”劉備害怕曹操得到呂布,便說:“呂布,投丁原,殺丁原,投董卓,殺董卓。”劉備沒有直接發表自己的看法,而是間接地說此人不可留。恰當而巧妙的議論不僅能使文章得到升華,更顯示出作者的才華。
說明——把一個復雜的事物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解釋明白。這種表達方式多見于產品的介紹。如“趙州橋有31.5米長,9米寬,像彩虹一樣,幾乎與水面平行”等。有時還得用更多的說明方法。如“鯨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里,舉起手來還摸不到它的上顎;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書,還顯得很寬敞”等,一下子就把陌生事物的特點講清楚了。總之,語言要通俗。
抒情——就是讓情感顯示出來,一般來說也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如“我很不高興,我很悲傷”、“我看到他,淚水就止不住地流了下來”、“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人,親愛的土地,再見了……”又如《秋天的懷念》中媽媽對我的愛:“‘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突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我們一讀,就會明白,直接抒情就是把自己的愛、憎說出來,認人一看就知道,而間接抒情則是用衣服掩蓋著,需要思考才能明白。
描寫——用語言文字等把事物的形象表現出來,在謎語中十分常見。如“在娘家青枝綠葉,在婆家面黃肌瘦,不提起也罷,一提起淚灑江河(撐船的竹篙)”。我們寫人敘事時也常會對人物肖像、動作、語言、心理等進行刻畫,白描就十分重要。如《少年閏土》中對閏土的描寫:“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以及《西游記》中的“毛臉、雷公嘴、羅圈腿,喜歡抓耳撓腮”,讓人一讀就知道寫的是誰。千萬不要以一句籠統的話帶過,如“他長得很可愛,很滑稽”等。只要你抓住特點,描寫到位,無須面面俱到,讀者便一下子清楚你要說什么了。
在寫人記事時,能夠巧妙合理地運用這些表達方式,將會使你的文章更生動,使你筆下的人物更豐滿。
同樣的春夏秋冬,不一樣的描述,就有不一樣的風霜雪雨。拿起你手中的筆,描繪不一樣的季節,傾訴多彩的情感。如果敘述恰當,那么就會像春裝一樣與眾不同,像夏裝一樣靚麗動人,像秋裝一樣簡潔生動,像冬裝一樣深藏不露。
例 文
難忘的夜晚
●四川省大邑縣蘇家學校五(2)班 付永萍
一周的時間轉眼就過去了,想起這周媽媽為我做的事,內心就起伏不定。
我家在農村,由于爺爺奶奶長年有病,爸爸身體也不太好,只能到處打點零工,生活不富有,所以吃不起太貴的東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慣例:全家人一周只吃一次肉。所以,每周趕集的前一夜,我就會涌起一絲喜悅,不過有時卻是空歡喜一場。
(采用倒敘方式,讓人想弄清什么事讓“我”“起伏不定”。)
又到了往常吃肉那天,我照例早早起床,對著初升的太陽調皮地笑了一個,并扮個鬼臉。可臨上學時,媽媽拉著的我手說:“萍萍,這周沒錢買肉,只有等下周了!”頓時,失望之情油然而生,但我還是勉強笑了笑:“沒關系,我昨天在學校已經吃過了。”對媽媽揮揮手,我帶著復雜的心情走了。放學回家后,我先把作業做完,然后依然按時做飯做菜,等爸媽回來吃飯。
(詳細描寫“喜”與“憂”的反差,但情感含而未露。)
夕陽下山有一會兒了,辛勤勞動的媽媽才回來。當我轉身去拿筷子時,媽媽卻從身后拿出一包東西,微笑著對我說:“萍萍,拿肉去炒吧。”我迷惑不解地問:“媽媽,買肉的錢哪來的?”媽媽沒有回答,只說:“快炒吧!”吃著香噴噴的肉,我的內心卻有些不是滋味。
(“依然”一詞突出作者并沒有因吃不到肉而鬧別扭,乖巧女孩的形象躍然紙上。)
飯后,媽媽偷偷地走了出去。看著媽媽的身影融進那家燈火輝煌的魚火鍋店時,我的淚悄然而下。
于是我在心里對自己說:努力吧,為自己,更為愛自己的人而盡力拼搏。
(懂得留空白,媽媽的辛勤讓讀者自去想象品味。)
(點評:陳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