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位于歐洲北部,海岸線長達7314公里。西面瀕臨北海,北與挪威、瑞典隔海相望,扼守連接波羅的海和北海的主要通道厄勒海峽。厄勒海峽的最狹窄處寬僅約4公里,最深處水深20米。歷史上丹麥因名家安徒生的童話小說而斐聲全球,素有北歐“童話王國”的美譽,給人的印象是丹麥遠離戰爭,似乎是一個不注重海軍現代化建設的小國。但如今丹麥卻是北約北翼的重要成員國之一,由于所處特殊的邊緣海區地理位置,丹麥皇家海軍長期以來非常注重瀕海作戰能力的建設。據最近公布的丹麥《2005~2009防衛協議》白皮書,在對其三軍進行大力度地精減整編中,整個艦艇部隊將進一步削減數量,但皇家海軍在進入21世紀這個海洋世紀后,執行瀕海作戰時的特種能力還將被繼續保持并進一步提高,同時還將繼續發展新概念的靈活支持作戰艦艇和通用一體化的戰斗艦艇有關的能力。近期丹麥海軍推出的兩款通用一體化的作戰支援艦和防空護衛艦,其超前“合二為一”的“變型”理念,令人耳目一新,真的像是“童話王國”里駛出的“夢幻戰艦”。
北歐“小海軍”欲做瀕海作戰急先鋒
現代瀕海作戰需要高性能的小型艦艇,丹麥海軍在上世紀80年代初發展新型巡邏艇時就提出了“標準-靈活”(Standard-Flex)的時尚通用組合概念,即采用通用的艦體平臺和艦載作戰基礎設施,根據作戰使命不同選用模塊化、可互換的作戰載荷。以滿足皇家海軍的不同作戰需求,真正做到一艦多型,一型多用。現在“標準-靈活”概念已經成為21世紀丹麥海軍艦艇發展的根本指導思想。基于“標準-靈活”概念,丹麥海軍早在1985年~1996年之間就發展出了“弗萊維費斯肯”(Flyvefisken)級多任務艦艇,由丹麥造船公司建造,這是一級很成功的瀕海作戰快速攻擊艇。
上世紀80年代初,丹麥皇家海軍需要更新其22艘小型艦艇,包括6艘魚雷艇、8艘巡邏艇和8艘掃雷艇。但受預算的限制,于是提出了“標準-靈活”的新概念,實施“標準-靈活300”計劃,建造新型標準排水量320噸級的“弗萊維費斯肯”級多任務小型艦艇。“弗萊維費斯肯”級以模塊化概念為基礎,使用一個標準艦體和集裝箱化武器系統和設備,允許艦艇快速變換任務用于監視、水面戰斗、反潛戰、水雷對抗、獵雷、布雷或對岸攻擊。標準任務設備用于所有的戰斗使命,包括指揮系統、雷達和艦體聲納。
1998年5月,北約組織在波羅的海舉行的“藍色游戲”軍事演習中,“弗萊維費斯肯”級多用途攻擊艇的“斯卡頓”號、“格蘭特恩”號和“維本”號作為快速攻擊艇編隊的成員參加;一個月之后,北約組織在地中海地區舉行的“聯盟收獲”軍事演習中,“馬克瑞蘭”號參加了其中的排雷行動,其它部分艦只在演習中分別承擔了反潛戰、布雷和偵察監視等任務。丹麥“弗萊維費斯肯”級小型多用途瀕海戰斗艇的“標準-靈活”設計概念確實體現出了強大的“靈活性優勢”。
丹麥皇家海軍的“弗萊維費斯肯”級多用途瀕海作戰艦艇在小型艦艇建造上率先實現了通用化、標準化和模塊化,賦予其極高的靈活性。“標準-靈活”概念的采納,節省資金是重要的促使因素之一,當時被認為是很極端的措施,是另類理念,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丹麥式的安徒生童話。但出乎意料的結果是,研制成功的“弗萊維費斯肯”級將現代艦艇設計和建造推向了新的水準、新的領域、新的模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作戰效能與單任務艦艇相比毫不遜色;轉換任務只需更換不同的任務模塊就能快速完成;減輕了維護的復雜性和節省了費用,人們對“童話王國”里的“小海軍”不得不刮目相看。
從丹麥海軍“弗萊維費斯肯”級多任務瀕海作戰艦艇的發展可以看到,即使在建造之初存在資金、技術等難題困擾,選擇正確的發展思想卻是至關重要。“弗萊維費斯肯”級建造中提出了“標準-靈活”概念,使一艘標準排水量僅300多噸巡邏艇級大小的瀕海作戰艦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能通過在一個標準艇體上簡單和快速地更換武器和設備集裝箱化模塊,就能承擔不同的任務,令人叫絕。目前,“標準-靈活”概念已經被一些海軍強國在艦艇建造中采用,如美國正在發展的瀕海戰斗艦也充分采用了這一先進的設計理念。看來,在艦艇發展中正確的思路將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而名不見經傳的北歐丹麥“小海軍”卻拔得了頭籌,成為了踐行21世紀瀕海作戰新理念的先行者和急先鋒。
如今,丹麥像挪威、瑞典、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俄羅斯、荷蘭、西班牙、加拿大等國一樣,多用途瀕海支援戰斗艦艇可以到遠征作戰部隊服役。海軍除了水下突擊隊以外所有兵種都對“標準-靈活”概念艦艇開放。丹麥的模塊化“夢幻戰艦”下海能獵殺潛艇,上天能放飛直升機。但與往日相比,多用途支援艦在軍中涉獵范圍之廣已經是十分驚人了。要知道在1999年之前,法國海軍支援艦還被禁止到戰場上直接搶修武器系統、彈藥和火力支援。從2000年起,丹麥海軍支援艦就可到潛艇錨地進行維修工作了,從這點來看,丹麥海軍在這方面的開放程度,超過了美、英、法、俄、意等國海軍。靈活支援艦現在還可以到陸軍作戰部隊瀕海支援,曾隨丹麥國際快速反應遠征軍到波黑等地執行過維和任務。當今丹麥皇家海軍積極參加各種國際維和行動,靈活支援艦也以參加國際維和行動為己任。在塞浦路斯、波斯灣、波黑和科索沃,都有丹麥海軍的“標準-靈活”概念艦艇四處奔波的身影。
從童話里駛出的夢幻戰艦:靈活支援艦
基于世紀之交瀕海作戰艦艇“弗萊維費斯肯”級關于“標準-靈活”的一艦多型的成功設計理念,丹麥皇家海軍于2001年又進一步推出了瀕海作戰靈活支援艦的更新概念。多功能靈活支援艦的艦長137米,滿載排水量6300噸,目前已命名,首艦“阿布沙隆”號,舷號為L16,其姊妹艦“艾斯伯恩·史納爾”號的舷號為L17,它們將成為丹麥皇家海軍迄今為止服役過的最大噸位的艦艇。這兩艘艦艇造價3.34億美元,它們將滿足丹麥皇家海軍對大型多用途戰艦瀕海遠征作戰的需求,可執行指揮、后勤支援和跨大洋的遠距離海運任務,既時尚,又實用,被譽為從“童話王國”里駛出的“夢幻戰艦”。
丹麥海軍裝備司令部、丹麥造船協會和英國宇航BAE系統公司客戶服務與支援部門是該型“夢幻戰艦”的設計者,他們在早期的模塊化的“西蒂斯”級巡邏艦的基礎上進行了靈活支援艦的總布置設計。最終的設計與“西蒂斯”級相比有很大的變化,并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性的理念,使得其能夠作為指揮平臺、作戰艦、武庫艦、海運船、后勤支援船、醫院船和布雷艦的多種角色支持瀕海作戰行動。
歐登塞船廠于2001年11月被授予兩艘靈活支援艦的建造合同,按照海軍標準建造,建成后將交付給海軍裝備司令部進行進一步的舾裝工作,安裝所有的艦載軍用系統和設備。為了使費用不致過高,這些艦載設備還采用了高水平的商用成品設備。
“阿布沙隆”號的第一塊鋼板于2003年4月鋪設,龍骨鋪設儀式在2003年11月28日進行,該艦已于2004年2月25日進行了碼頭舾裝。
該級支援艦的設計主要特點是915平方米的滾裝甲板,它為戰斗車輛(包括主戰坦克)、武器系統和后勤支援裝備提供了215米長的直線空間,這些車輛和設備可通過艦艉跳板運送至艦上。每艘艦可容納一個皇家陸軍偵察營75%的人員另加200名其他人員。滾裝甲板也可用于容納集裝箱式醫院設施等。
該級艦的尾部有一個機庫和飛行甲板,可供2架EH-101“默林”多用途中型艦載直升機作業。
艦的中部有5個集裝箱井可容納靈活性的集裝箱模塊,包括丹麥皇家海軍現有的標準靈活武器模塊。丹麥海軍的靈活支援艦集裝箱井中可容納2個“魚叉”Block II型反艦導彈模塊(可容納16枚導彈,執行反艦和有限對陸攻擊任務)以及3個12單元Mk5-6型垂直發射裝置模塊(可容納36枚RIM-162“改進型海麻雀”ESSM艦空導彈)。
艦載近防武器系統2003年底前還處于競爭中。另外,可發射增程制導炮彈的Mk45-4型127毫米艦炮使得該級艦可對陸上目標實施瀕海攻擊,L16號艦已在2006年3月份安裝了1門艦艏Mk45-4型127毫米單管艦炮。
泰利斯荷蘭公司已被授予合同,向該級多用途靈活支援艦提供SMART-L Mk2型3坐標E/F波段搜索雷達,薩伯技術公司將為這兩艘艦艇提供CEROS-200型火控雷達,為“改進型海麻雀”艦空導彈提供全程制導。
2004年11月在大西洋進行試驗航行之后,“阿布沙隆”L16號艦繼續在考羅斯奧爾海軍基地進行舾裝,然后再次海試,直到2007年中期正式服役。“艾斯伯恩·史納爾”L17號艦被安排滯后于L16號艦6個月向丹麥皇家海軍正式交艦。
英國《防務系統日報》2004年11月2日報道:丹麥海軍裝備司令部向德國萊茵金屬集團公司的瑞士厄利空-康特拉夫斯分公司訂購了“太平盛世”35毫米“阿海德”反導速射艦炮系統,安裝在丹麥皇家海軍的新型多功能靈活性作戰支援艦上。
L16和L17兩艘作戰支援艦上各配裝2門“太平盛世”反導速射艦炮系統:1門安裝在艦艏,1門安裝在直升機機庫甲板頂的后部。這兩門火炮均由“阿布沙隆”級作戰支援艦上薩伯技術公司的CEROS火控系統和“特拉姆”指揮管理系統控制。“太平盛世”反導速射艦炮系統及其獨特的35毫米“阿海德”3P空爆彈是作戰支援艦上的非常有效的近程防御系統,是一種多用途攔截武器,能夠應對“非對稱”的和“飽和化”的空中以及海上突如其來的威脅。
丹麥是采購“阿海德”3P空爆彈的第七個北約國家,該彈與35/1000轉膛炮一起使用,提供出色的、靈活的密集火力和規模可變的殺傷力,以滿足大型艦艇應對不同海上作戰的威脅環境。海軍裝備司令部與厄利空-康特拉夫斯公司簽訂的合同還包括為丹麥皇家海軍的防空護衛艦(靈活性多用途作戰支援艦的派生型)項目訂購額外的“太平盛世”速射反導艦炮系統的備選條款。
在2艘多功能靈活支援艦之后再建造3艘防空型護衛艦(PS)的計劃已經敲定,這種大型“標準-靈活”概念的戰斗艦艇現在公開稱為護衛艦,它們采用相同的137米艦長設計,6300噸的標準排水量,但主要任務集中在對海、對陸、防空作戰方面,沒有滾裝甲板,它們還將安裝Mk41型垂直發射系統和一種改進型相控陣雷達,使其能夠執行海上艦隊區域防空作戰任務。
夢幻戰艦的新變種:全新防空護衛艦
丹麥皇家海軍決定為其新的“夢幻戰艦”組合型的防空護衛艦配備泰利斯公司的艦載防空系統,整套系統將包含艦載“阿帕”(APRA)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艦載“薩帕萊特”(SMART-L)3座標對空搜索雷達與艦載綜合火控系統。丹麥海軍計劃采購3艘,全艦標準排水量為6300噸,采用“阿布沙隆”級靈活支援艦的艦體,長度137米,線型一致,如出一轍,預計2011年~2013年交艦。
這3艘歐洲版的“宙斯盾”型防空護衛艦由丹麥的造船廠建造,將配備泰利斯公司的“阿帕”(APRA)雷達與“薩帕萊特”(SMART-L)雷達及MK2型艦載防空系統、美制的“標準”-2型艦載中程區域防空導彈系統,建造完成的“宙斯盾”護衛艦將成為當今歐洲戰斗力最強的防空艦艇之一。
該級防空護衛艦除了擔任丹麥海軍本國領海和專屬經濟區的防衛作戰任務外,也可擔任北約或歐盟的聯合遠征作戰使命、國際維和任務或海上戰區彈道導彈防御作戰任務。艦載“阿帕”(APRA)與“薩帕萊特”(SMART-L)雷達系統具有戰區彈道導彈防御作戰能力,這已經由荷蘭皇家海軍配備同一類型系統的“得澤芬”級防空導彈護衛艦的作戰性能所證實。該級防空護衛艦于2006年11至12月在太平洋的美國夏威夷群島海域進行了“海基戰區彈道導彈攔截”(TBMD)戰斗試驗所驗證,丹麥皇家海軍決定采購相同的防空反導系統,表明了丹麥也在“海上攔截戰區彈道導彈”(TBMD)的領域決心占有歐洲聯合反導防御作戰的一席之地。
目前采用“阿帕”(APRA)與“薩帕萊特”(SMART-L)雷達艦載“宙斯盾”系統的已經有荷蘭和德國海軍,丹麥海軍決定采用與他們相同的艦載系統從而能夠在后勤與訓練上都占有了地利之便。目前世界上還有日本、法國、英國、南韓等國海軍已經采用或即將加入“薩帕萊特”艦載遠程3座標對空警戒雷達俱樂部,這些國家海軍的水面艦艇都將擁有這種革命性的捷變頻連續波掃描新體制的艦載遠程警戒雷達以增強其作戰艦艇的遠距離偵測和電子對抗的信息化戰斗力水平。
“阿帕”(APRA)艦載多功能有源相控陣雷達是一種能同時自動提供搜索與追蹤高低空、快慢速目標的電掃描雷達系統,從反艦導彈到空中戰斗機都能進行攔截,并利用艦載垂直發射的“標準”-2型與“改進型海麻雀”(ESSM)防空導彈對付不同類別的空中來襲目標。“薩帕萊特”(SMART-L)目前是歐洲最新的遠程艦載3D搜索雷達系統,可自動進行搜索、追蹤與鎖定海上戰區空中的100多個目標,最大對空搜索距離可達400千米,是目前歐洲生產的艦載綜合防空系統中效能可與美國“宙斯盾”艦載戰斗系統相媲美的、惟一的一體化艦載防空作戰管理系統。未來將進一步增強“海基攔截戰區彈道導彈”的防空反導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