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老舊”的Sempron平臺電腦還可以對付大多數的應用,但看著朋友的電腦都擁有了雙核的“心”,筆者也終于按耐不住,購買TAthlon64 X2 3600+、2GB內存,以及雙敏的UG7M-HT PRO主板(nVIDIA C68芯片),跨入了雙核大家族。不過,在使用“雙核電腦”的過程中,卻遇到了許多波折。
跨越“雙核”的第一道坎
在使用新電腦的第一天,它就給了我一個下馬威:系統極不穩定,反反復復地重新啟動。根據多年的電腦使用經驗,我從報錯提示中發現問題出在內存上。但我買的可是品牌內存,而且也并沒有超頻運行,為何會不穩定呢?
左思右想,總覺得不應該是硬件的問題,因此就將懷疑的目光放到了主板BIOs設置上。重啟電腦,按“DEL”鍵進入BIOs設置后。在“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DRAMConfiguration”選項中,我發現了一個可疑的參數——“Tffco forDIMM 0”(DIMM后的數字從0到3)。以前的老主板上,可沒有這個參數。
經過搜索發現,這一參數的設置和內存延遲有關,在默認狀況下可能會引起系統的不穩定。在按照自己所插內存的位置,將“TrfcOforDIMM 0”和“TrfeO for DIMM l”設置為“195ns”之后,系統不穩定的故障得以解決。
眾所周知,Athlon64 X2 3600+的超頻能力非常強。特別是65nm制程的新版本,僅200MHz的外頻簡直是暴殄天物。因此,如何完全發揮CPU的全部潛力,就成了筆者的第二個目標。不過,這超頻可不是修改頻率這么簡單哦。在這里,需要關注兩個要點。
首先,需要關注的是CPU的倍頻問題。Athlon64都可以對倍頻進行修改,X2 3600+也不例外。在超上較高外頻的時候,我注意到一個要點:整數倍頻比較好超。也就是說使用7、8、9等整數的倍頻時,要比使用7、5、8 5、9.5等帶小數的倍頻時好超頻。筆者的X2 3600+在9倍頻下,順利地達到了300MHz的外頻(適當地降低倍頻,提高外頻后,整機性能會提高不少)。
在超頻的時候,筆者發現一個問題。內存異步設置中有DDR400、DDR533、DDR667以及DDR800等幾個選項。很明顯,這幾個選項指的并不是內存頻率,而是指內存異步的比率。但這些數值究竟代表什么含義呢?
經過查詢得知,原來這些數值中隱藏著一個秘密—真實的內存頻率是根據“內存頻率=CPU外頻×倍頻÷分頻”這樣的公式來計算的(CFU外頻、倍頻不同,計算公式也不一樣)。
我的X2 3600+在設定為9倍頻與300MHz外頻時,如果將內存異步設置為“DDR533”,內存頻率的計算公式顯然就是“外頻×倍頻÷7”。通過計算可知此時的內存頻率為385MHz,也就是DDRⅡ770,可能會引起系統的不穩定。因此,我在“Power User Overclock Settings”→“DRAM Clock at Next Boot is”中將其設置為了“DDR400”,此時的內存頻率為300MHz。完成設置之后,系統非常穩定。“Set Clock”確定即可。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現在許多主板默認的顯卡核心頻率較高(以筆者的主板為例,默認頻率就是525MHz),因此在超頻的時候切忌猛超。建議每次提升50MHz左右的頻率為益,逐漸提升核心頻率。每次提升核心頻率后,都運行一次3Dmark05,以檢測系統的穩定性。
配了新電腦,怎能不玩玩游戲?不過由于使用了集成主板,顯卡的性能較低。因此如果想要玩玩3D游戲的話,就必須為顯卡提速了
下載并運ATiT001這款軟件,如圖5所示勾選“Link Sliderstogether”。然后拖動滑塊調節集成顯卡的核心頻率,最后點擊上測得。
經過筆者的精心設置,C68主板與Athlon64X23600+的性能得到了極大的提Y+0在充分挖掘了硬件潛力之后,這臺電腦的性能足以和Athlon64X25000+所“抗衡”。只需花費一點時間,就可以“大賺”數百元,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