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教學提小的要求是:誦讀古典詩詞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重點掌握常見的120個文言實詞、15個文言虛詞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課文中的用法。而在高中每冊課本中都安排了2個單元的文言文學習內容。由此可見,文言文的教學在中學語文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可是,當前文言文的教學現狀與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許多學生尤其是高一學生進入高中后不能適應,部分學生甚至覺得在課堂上一無所獲。
首先我想就這個問題先談談初中文言文教學情況。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片面理解大綱要求
初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教學的要求相對于高中的來說層次要求較低,很多教師正是因為這一點而忽視了文言文的課堂教學,認為只要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大意便可,而未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二、翻譯不到位
課堂上沒有實際的字詞句教學.把詞性、句子的翻譯全部舍棄,教師對文章的講解只是蜻蜓點水,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文言文閱讀的基礎,更談不上培養語感了。正是因為這樣,學生認為在課堂上沒有理解課文,課后還需“充電”,大多數學生就只能求助于課外輔導書,如此一來,讓學生形成了不動腦思考、只片面參考輔導書的不良習慣。
三、讀得太少,背誦不熟練
據不少學生反映,初中時一篇古文甚至還沒讀通,教師就已經把內容講完。在老師要求背誦的時候,就只能死記硬背,導致記憶效果不明顯,并且很容易遺忘。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聯系到以前所學知識時,學生覺得很陌生,所以很多學生到了高中就覺得學習文言文的難度太大,無從下手。
以上問題,與高中文言文教學是很不協調的。我們應該把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作為一個重要課題,就此,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一是強化學生自學訓練,提高自學能力
高中現行教材所選課文,無論是從課文本身的數量、篇幅或難易程度,還是從對學生能力的要求,都與初中教材有著很大的區別。那學生如何才能適應高中的要求呢?筆者認為,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是關鍵。首先.學生要做好預習工作,要學會看注釋,養成查工具書的習慣,能結合上下文或其他相關知識大膽地推測難詞難句的含義,在預習過程中標記難點,明確課堂聽課重點,不僅解決了疑難問題,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不是一味依靠老師。其次,隨著高中語文課時的減少,課外學習語文時間的減少,以及其他科目對語文的沖擊,學生更應該明確觀念,加強課后學習。因為光靠課本上的幾篇文章,想大幅度地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課后應適當閱讀一些文言文,把它當作學習課文一樣來要求自己,遇到問題向老師請教,這種做法短時間內可能效果不是很明顯,但只要堅持,閱讀能力肯定會得到提高。
二是重視翻譯
學生在遇到一個陌生的句子時,往往很為難,甚至不思考就胡亂寫一通,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在一個句子中常常有幾個我們難以把握的字詞,而并不是完全不懂,那么如何得知呢?一是靠平時積累的知識分析,二是應結合上下文,放到具體的語境中推測.解決了字詞問題后,我們再來看這個句子是否有特殊句式,我們在課堂上總結了幾種句式的特征以及標志,這樣應該不難辨別。理清了上面兩點后,最后就是把它組成完整的句子,要特別注意句子的通順。筆者認為要求學生筆譯可能更好些,這樣便于檢查,有問題及時糾正。學生在翻譯過程中有了具體感受之后,就會覺得實用,效果自然會理想得多。
三是落實熟讀和背誦
熟讀背誦是文言文的一種較實在的學習方法,否定傳統文言文教學中讓學生進行機械記憶的方式,但不能否定其在文言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熟讀背誦能培養學生的語感,體會作品的寫作特色。筆者在工作中就有一定的體會,凡是要求背誦的文章,我們都要求學生做到能背能默,每周利用晨讀的時間默寫.然后教師進行批改,在批改的過程中,一篇文章就讀了百來遍,一段時間下來,筆者發覺很多課文都能背誦自如了。如果學生也能做到經常朗誦、背誦,而不是任務式的完成,那么肯定會有顯著的成效。
屈原說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文言文的教學確實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我們要切實抓好文言文教學,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獲,素質才能提高,素質教育目標方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