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說到夜半怪聲將四人驚醒,大家胡亂猜測著,一直在旁邊觀察的鄧肯說:“如果只是這種笑聲的話,大家就不必擔心了。因為能發出這種吼聲的只有一種動物——吼猴。”吼猴?一種小動物能發出這么可怕的叫聲?大家都顯得半信半疑。
怪聲之謎
終于捱到了天亮,杜木牧迫不及待地率先向叢林進發了,誓要揭開怪聲之謎。四人漸漸接近了發出聲音的地方。突然,一群體長90厘米,毛色為茶褐色的長尾小猴在枝頭上竄下跳,緊接著,傳來一陣“噼里啪啦”采摘樹葉的聲音。鄧肯示意大家安靜等待,觀察這種猴子是不是真的能發出那么難聽而嚇人的狂笑聲。“吼——!吼——!”樹上的猴子像聽到了什么命令,齊聲叫了起來,剎那間,森林里蕩起一片“噼啪”的響聲,接著又飄過一陣難聞的臭氣。“天啦,棍棒和毒氣來襲,快跑!”蕭蘇驚恐地喊叫,四人立刻抱頭逃竄,那速度,可能比躲避土人的毒箭還要快!
確定距離危險已經很遠了,四人才停下腳步。“看清楚了嗎,剛才那群猴子就是吼猴!”鄧肯說。“它們不但會吼戰,還會用武器襲擊人?”陸小舟仍心有余悸。蕭蘇一臉好奇:“究竟是什么武器?”“這個我有發言權!”杜木牧急吼吼地說:“以前在書上見過吼猴,它和蜘蛛猴的形體大小差不多,每群由5-9個成員組成。它們的領域范圍小,每個猴群都要保護自己的生存空間,一旦兩組相鄰的吼猴遭遇在領域的分界處,便會爆發一場驚天動地的‘吼戰’,而勝利往往屬于吼聲響和吼叫時間長的一方。”鄧肯接著說:“吼猴還有兩種有趣的行為,一個是‘同步排泄’,就是咱們剛剛遭遇到的‘屎尿雨’(對付不速之客的有效武器);另一個是‘弒嬰’行為:一只新奪得王位的雄猴常常會將同自身沒有血緣關系的幼猴殺死,至于吼猴為什么會有這種自私的表現,對科學家來說還一直是個未解之謎……”
遭遇“綠色大炮”
告別了這群嘈雜的吼猴,探險小虎隊又出發了。走著走著,叢林里突然傳來“轟隆”的爆炸聲,那威力就像一個巨大的炮彈落在了身邊。“什么聲音?這么可怕?土著人打來了嗎?”蕭蘇驚慌地四下張望。“轟隆隆!”又是一陣巨響,聲音更近,震落了一些枯枝。杜木牧很鎮靜:“炮聲這么近,卻沒有聞到火藥味,不會是槍炮打出來的聲音。”說著,幾人順著發出炮聲的方向找去,既沒有人群走過的痕跡,也沒有炮彈留下的彈痕。走出幾百米后,猛然發現在一棵老樹下生長著一些奇怪的藤本植物,它結出的果實很像甜瓜,但渾身長滿了茸毛。“這是什么啊?”喜愛采集標本的陸小舟趕忙走過去,正要伸手摘一個果實。這時,驚人的景象出現了:一個成熟的果實突然從藤子上脫落下來,它像小馬駒那樣迅速地跑了幾圈,猛地發出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緊接著,從瓜柄的小孔向四面八方噴濺出粘稠的汁液來,汁液里夾帶著種子,而且散發出一股濃濃的瓦斯氣味!
“發出這炮聲的不過是一棵小小的植物?”蕭蘇真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鄧肯驚喜地說:“百聞不如一見!我曾聽人說有一種植物叫‘鐵瓜炮’,在成熟的過程中,瓜的內部貯存著大量瓦斯,果實成熟后瓦斯膨脹,就會產生很大壓力,可以把種子噴到很遠的地方。這肯定就是‘鐵瓜炮’,真像一門綠色大炮呀!”
“我觸電啦”
“一條小河溝!”蕭蘇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高興地蹦跳著沖上前去,不管不顧地踩到河里,想讓自己的腳涼快涼快。可沒多大會兒,便傳來他的尖叫聲:“救命,我觸電啦!”剎那間,遠處的水面上翻騰起一股浪花,一團深色的東西閃電般一晃就不見了。等三人趕上前來時,就聽蕭蘇面色慘白地描述剛才的遭遇:“我先踩到河里,不想突然覺得大腿一麻,頭昏眼花,手腳鉆心地疼,我一晃動,似乎有什么東西從我腳邊滑過,后來,那種被電的感覺又漸漸消失了。”“是‘布拉蓋’在搗亂。”陸小舟滿臉神秘接著說:“聽布谷博士說過,印第安人把電鰻叫布拉蓋,它是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和圭亞那河下游的一種魚類,體形和鰻鱺相似。最大的電鰻體長可以達到2米多,體重約50千克。另外,電鰻在會發電的魚類中絕對是冠軍,它能往外放出650-850伏特的高壓電流,足以擊斃水中的一些中小型動物,有時兇猛的鱷魚也常常因捕食電鰻而被擊中。”“天啊,這次真幸運。”蕭蘇唏噓不已。杜木牧說:“沒錯,聽說電鰻身體內的發電器官不能一直往外放電,它也需要安靜下來休息片刻,再繼續蓄電。估計這是一條已經放完電正準備休息的電鰻,若是一條蓄滿電能的電鰻,后果就不堪設想啦。”
捕魚有高招
“嘿,機會難得,咱們捕魚吧!”鄧肯的提議讓蕭蘇有些不可思議,因為他可不想再和電鰻親密接觸了。而陸小舟和杜木牧卻躍躍欲試,他們一個倒騰橡膠,一個倒騰蘆葦,看得蕭蘇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見蕭蘇的好奇樣,陸小舟解釋道,他有個好辦法可以對付電鰻,就是利用長木靴,做一雙橡膠長靴。先在木靴外面厚厚地裹一層樹葉,然后在葉子上抹上被陽光曬稠了的橡膠液,再放到太陽底下爆曬幾個小時,一雙絕緣的橡膠鞋就做好了。穿著它下河捕魚,再厲害的電鰻也不怕了。這時,杜木牧一臉得意地說:“你需要幾個小時,我只需要幾十分鐘哦。你們知道嗎,流星錘和吹管,箭和矛,是印第安人的四大武器。而咱們可以用蘆葦做個打獵的工具。先選一根比較粗的蘆葦,截下一長段,然后在軟木塊上插上一根針就行了!如果木塊太硬,就把針在火上烤熱,這樣容易插進去。最后,站在岸上利用吹管就可以捕捉到大魚了,簡單吧!”蕭蘇聽得心癢癢的,腦中浮現出一頓豐盛的烤魚晚餐的畫面……終于,橡膠木靴做好了,吹管也完成了,但是他倆使出渾身解數也沒能抓到一條魚。看來,晚餐只好指望經驗豐富的鄧肯了。他果然不負眾望,使出妙計,捕捉到很多大魚,你猜怎么著,辦法很簡單,先用棍子攪動水面,使電鰻受驚放電,然后再用網捕捉……蕭蘇、陸小舟和杜木牧不由得感慨,看來,知識不只來自書本,更來自實踐呀!
知識卡片
吹管也叫“風槍”,是亞馬遜的印第安人打獵時用的工具。長約2米,在竹竿末端插上2厘米長短的小箭,箭頭抹上一種叫“箭毒”的毒藥。吹管的用法是深吸一口氣,用力將箭吹出,據說朝天吹的話最高可飛9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