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開長途貨車的司機因為疲勞駕駛,在開車時不由自主地打起了瞌睡,結果一不留神,汽車一下子撞到了路邊的大樹上。汽車翻倒了,這位司機也受到了重傷。躺在病床上,他開始琢磨,大部分車禍都是由于司機疲勞駕駛造成的,那么,怎樣才能防止在開車時打瞌睡呢?沿著這個思路,他發明出一種“電子提神器”,開車時戴在頭上就會精神煥發,有效地驅走了“瞌睡蟲”。
生活或生產作業中,難免不發生事故,碰到事故,想辦法排除是理所當然的事。至于從事故中尋找發明創造的契機,你可曾想過?
發明方法 事故啟迪法
首先,人們并不希望發生不利事故,但是一旦發生,總得設法排除。比如洪水肆虐,沖垮防洪堤壩,危害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面對洪水之害,我們必須迅速設法解決,于是各種抗洪辦法應運而生。在不斷完善抗洪辦法的過程中,少不了推出一些發明創造。例如,有人發明出“鋼架截流法”、“水袋阻水法”以及“沉船阻流法”等等。
其次,為了預防有可能發生的事故,人們也常常立題研究,即有目的地提出發明創造課題,引導人們去發明創造。例如,為了預防家中廚房起火、高壓鍋爆炸、煤氣中毒等等,人們事先就潛心研究,發明出家用消防器、防爆高壓鍋、煤氣泄漏報警器等新產品,以滿足人們對安全性的需求。
發明故事 不會傷害人的鋸子
在日本,有一個叫長井的人,是鄉公所的一個小公務員。他工作努力,而且喜歡動腦動手,尤其擅長做木工。
一天中午,他發現鄉公所走廊的地板壞了,就取來一把大鋸子,準備修好它。但當他走到走廊的拐彎處時,忽然跑出來一個小女孩。因為來不及躲避,鋸齒竟劃傷了那個女孩的手臂。幸虧對方的家長很通情達理,沒有追究長井的責任。
然而,長井心里始終過意不去。“雖然孩子本身也有責任,但不管怎樣,拿著裸露鋸齒的鋸子在走廊上走,實在是太大意了。類似這種事故,今后還會發生嗎?”想到這里,長井突發創意,“難道不能制造一種不會傷害人的鋸子嗎?”
從那天起,長井時時刻刻都在想這個問題。
有一天,他一邊削鉛筆,一邊下意識地把那問題反映在腦海中。當他削好鉛筆,“喀嚓” 一聲把刀刃折疊起來的一剎那,腦海里竟閃爍出靈感的火花。
“對了,像這種能折合的刀子一樣,不用時把鋸刃折疊起來不就好了嗎?”他想。
傍晚,長井回到家后馬上動手試制。他設計出一個折疊式的鋸柄,裝上鋁刃,試鋸了一下木頭,發現使用效果和普通鋸子差不了多少。這樣,長井獲得了他的第一項專利。
這種“用不著擔心傷害他人的鋸子”,漸漸受到人們的好評,很多人紛紛找長井訂貨。于是,長井辭去了公務員的職務,開了一個正式的工廠,批量生產安全鋸子,取得了事業上的輝煌。
小貼士
運用事故啟迪法,一般有兩種技巧。其一是借已發生的事故激發創意,尋找排除事故或預防再次發生事故的新辦法;其二是假想事故激發創意,即假設某種事故發生,我們將如何對付。比如,我們假想高速行駛中的汽車突然剎車失靈,我們該怎么辦?或者當我們發現車輛就要起火而車門打不開時,我們該采取何種辦法?這種“事故想象”必然激發我們的創造性思維,除非你根本不去考慮這種萬一發生的事故。
發明故事 光滑的碗碟
瑞利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年輕的時候,有一天家里來了幾個客人。瑞利的母親忙著給客人倒茶,但她上了年紀,端碟子的手常常顫抖。光滑的茶碗在碟子里輕輕移動,難免要灑出一點茶來。為了避免把茶弄灑,再端上來時,她就格外小心地用雙手捧著,可碟子像有意找別扭似的,反而傾斜了,茶碗一滑,灑出的熱茶差點燙著手。
瑞利始終坐在一旁,他看到,母親每次端茶時,開始時茶碗在碟子里很容易滑動。可是當灑出一點熱茶在碟子里時,盡管母親的手搖晃得更厲害,碟子傾斜得更明顯,但茶碗卻像粘在了碟子上一樣,一動不動了。
“這是怎么回事呢?”瑞利邊看邊想,甚至忘了身邊的客人。就這樣,敏銳的瑞利開始了對物理學中摩擦力的研究。
瑞利反復實驗,最后,他對茶碗和碟子之間的滑動得出這樣的結論:茶碗和碟子看上去光潔干凈,實際上表面總有些手指和抹布上的油膩,使它們之間摩擦力變小,容易滑動。當灑上熱茶后,油膩融解消逝了,碗碟之間也就變得不容易滑動了。
在這個基礎上,瑞利又研究油與固體之間的摩擦。他指出,油對固體之間的摩擦力有很大影響,利用油的潤滑作用,可以減少摩擦。
后來,人們就根據瑞利的發現,把潤滑油用到生產和生活中,一直到今天還在使用。現在,從尖端科學實驗到大型機器裝備,從現代化的生產到日常生活,幾乎都要用到潤滑油。這不能不感謝瑞利。
瑞利從母親手中的碗碟開始了物理學的研究,終于在1940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發明作業
你是個淘氣的孩子嗎?平時在淘氣的過程中,是否會有一些小事故發生?請你千萬不要光顧著害怕和抹眼淚,想一想這事故背后的原因吧!再想一想,用哪些方法可以避免類似事故發生呢?不妨親自動手實踐一下,說不定,你將獲得新的發明創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