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師,黃老師,我們的降落傘飛上天了!”楊雯君跑進科學教室,一見到我就喊起來。
“飛上天了?”
“沒錯!” 楊雯君肯定地說,“我們剛把降落傘從三樓放下去,它就慢慢地往上飛了!”
“走,我們去看看。”到了走廊,我抬頭一看——天空干干凈凈,降落傘不見了。
“黃老師,他們的降落傘好帥??!”周廷瑜咧著小嘴,笑著說,“他們一放手,降落傘就好像熱氣球一樣,往上升,一下子就飛到了樓頂。風一吹,就看不見了。”
怎么回事呢?這節科學課,我本來想和同學們一起研究降落傘面的大小和物體重量對降落傘下降快慢的影響,怎么降落傘這么不聽話,還會“上天”?
我仔細觀察了一下四周,終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不過我還是假裝不知道,對同學們說:“今天留個作業,大家課下去找些資料,然后試著解釋一下今天看到的降落傘會飛的原因,誰解釋得最好,我獎勵給他一頂小降落傘!”
“好!老師要說話算數!”
“那當然。”
第二天,我打開同學們的作業本,大家幾乎都回答對了:降落傘是利用空氣阻力,使人或物從空中緩慢向下降落的一種器具。降落傘有時會向上升是因為遇到了上升氣流,上升氣流作用在降落傘上,就會把降落傘帶上高空。降落傘在學校起飛是因為學校樓房縱橫交錯,特別容易使氣流撞墻而改變方向,氣流不能向前,后面的氣流卻蜂擁而至,原來的氣流只能向上跑,而恰好,我們的降落傘是在靠近樓房拐角的方位放下去的,這里的上升氣流比別處更加明顯,所以我們的降落傘個個都會飛。
啊呀!同學們都答對了,這么多降落傘,我可怎么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