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 我隨父母所在的部隊住在長山列島。那時正是“文革”中, 所有的文學書都被視為“毒草”, 新華書店里根本就見不到小孩子看的故事書。好在我有一個哥哥, 總能不知從何處搗弄一些書回來, 編上書號, 放進他自己釘的木頭小書架上。
我的文學熏陶正始于這小書架。記得書架上有《十萬個為什么》《大林和小林》《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其中最吸引我的, 是一本名叫《寶葫蘆的秘密》的書。
這是本童話書, 書中有一只什么都能變出來的寶葫蘆。這只寶葫蘆給我以神秘感、神奇感, 潛移默化地刺激了我的想象力。在那個沒有升學壓力的年代, 小孩子們可以滿山遍野奔跑著玩。我清楚地記得, 我曾經在山溝里發現一塊異樣的石頭, 石頭上沒長青苔, 敲起來發出“篤篤”的空響, 我幾次去敲那石頭, 幻想里面會蹦出一只寶物;夜晚, 我常常一個人站在海邊, 月光下, 我望著西邊泛亮的海面, 想那是不是一顆珍珠在海底發光……
后來, 小書架上又有一本《蛇島的秘密》吸引了我。這是本探險小說, 小說中的蛇島是一座沒有人煙的孤島, 一年四季雨水豐潤, 飛鳥密集, 但是這些飛鳥來到這里棲息, 很難活著離去, 因為它們大都成了蛇的美餐。當然, 這本小說能讓我記住還有很重要的一點: 蛇島的地理位置就在長山列島以外的公海上。
于是天晴的時候, 我幾次跑到海島最邊緣的崖頭, 那座崖叫九丈崖, 刀削一般矗立海上, 站在那里眺望, 能夠看到在公海的方向有一個小島, 大人們說那就是蛇島。望著那個小島, 我想象著小島上草木花鳥的溫潤清新與蛇的世界的恐怖刺激……
文學就是這樣, 它憑什么會打動你? 憑它能刺激你的想象聯想, 讓你去感受書中描繪的一切。這樣的想象和聯想, 讓我有了編故事的沖動和愿望。顯然我編的故事是成功的, 因為我的身后總是追著一些聽故事的小伙伴。但是大人們不理解, 我的母親就曾警告我, 不要胡說八道。現在想想, 正是這些“胡說八道”鍛煉了我編故事的才能。或者從某種意義上說, 它為我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基礎。
幾十年過去, 我讀了不少文學作品, 但我始終忘不了童年的幾本書。這些書所以能讓我銘記不忘, 是書中都有個好故事。這樣的故事, 大多驚險奇特, 很有神秘感, 沒有一篇能和它有些許的雷同
今天回過頭來寫兒童小說, 這些童年的好故事又使我深深懂得小讀者們需要什么。所以我的“搞笑鬼王鬧”系列(《高第街56 號》《與老媽過招》《12 歲的玩笑》) 與當下幽默校園小說最大的不同, 是故事的奇異和神秘。我相信, 這應該是孩子們喜歡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