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讀者與作者的對話過程,是雙方心靈與情感的交流過程,閱讀中遇有疑惑的地方,就要請教別人,我們要學學孔子的“每事問”精神,閱讀中做到不懂就問,多問才有學問。不過,這“問”中也大有學問。
先思后問。閱讀不僅是認識世界的途徑,也是發展自己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讀書時我們要鍛煉自己的分析能力,在問之前,要靜下心來先思考一番,思之不解再問,這樣讀思結合,認識才更加深刻。
敢于發問。閱讀中我們要敢于有疑即問,不要迷信權威,不要迷信書本。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要學習鄭板橋“一問不得,不妨再三問;問一人不得,不妨問數十人”。直至達到“疑竇釋然,精理迸露”。
“問”一反三。我們要善于在讀書時提出問題,當求得初步答案后,要進一步思索答案的由來和思路,剖析他人的思維軌跡,總結出帶規律性的東西,舉一反三,做到觸類旁通。
讀書可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但我們不能光顧埋頭讀書,還要把書本與生活聯系起來,讓知識為生活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