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上說,孩子的成長要經過兩個重要階段:一是一歲時的開口說話;二是六歲以后的學習讀書。讀書,可以領略和感受語言文字的獨特美感和韻味,而且能汲取全人類文明的精華和豐富的養分。要使自己成為一個文明的人,有所作為的人,優秀的人,非讀書不可。
然而,在我數十年小學語文教學中,深知學生學語文的難點之一是精讀課外提供的短文,并完成短文所提出的有關字、詞、句、篇等不同層次的問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學生年齡小,理解、表達能力差等,但也與有的學生自己閱讀習慣不好,不能靜下心來讀書思考有關。所以,我要說:讀書要心靜如水。
“心靜如水”就是讀書時要保持內心的平靜,做到人怡氣靜。因為人在內心平靜時是放松的,自由的,專注的,也是神清氣爽的。
只有心靜如水,才能悉心感受書中人物的呼吸與心跳,理清事情發展的跌宕起伏,體察人物的悲歡離合。同時,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書中正面人物崇高品質的感染與影響,并能深入理解作品的意義。
只有心靜如水,才能覺得讀書是件輕松愉快的事,才能記得更牢固,讀得更廣泛。讀得多,你的理解能力和寫作水平會在不知不覺中厚積薄發,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