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森林里的動物學校正舉行閱讀速度和能力第5級——“快速歸納文章主要內容”的考試呢!這可急壞了閱讀速度比較慢的笨笨熊。他到處拜師學藝。后來,小猴子建議他去請教小書蟲博士。小書蟲博士傳授給笨笨熊“五大絕招”。結果笨笨熊如愿以償地通過了等級考試,引起整個森林學校的轟動。到底是哪些絕招呢?請聽我慢慢道來:
第一招:擴展課題法
課題是文章的眼睛,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濃縮。小書蟲博士的第一招就是“擴展課題法”。博士以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我給江主席獻花》為例,對笨笨熊說:只要加上時間“1997年6月30日”;加上地點“香港啟德機場”,就能得知事件的主要內容。小書蟲博士還強調說,可以根據文體來定,比如像上述的記敘文就可以按寫事文章的“四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來擴展;對于說明文(包含寫景狀物的文章)應抓住事物的特點來擴展。掌握了這一擴展規律,一定會很容易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第二招:整理開頭法
小書蟲博士說:“有些文章開門見山,開頭就能使讀者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文章的內容。因此,捕捉開頭的信息,加以整理,也能迅速地歸納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比如第十冊《三亞落日》的開頭:“在三亞看落日真有詩意。夕陽滑落的景象美妙絕倫,一點兒也不比日出遜色。”你看,這不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信息嗎?再比如第十二冊《大江保衛戰》開頭的一段:“1998年的夏天……災情……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打響了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戰。”請留意加點的語句,它們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第三招:歸納結尾法
小書蟲博士告訴笨笨熊,很多作者常在結尾處進行點題、總結,以增強感染力。捕捉結尾信息可以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比如,第十二冊《碧螺春》結尾:“碧螺春以它獨特的色、香、味、形贏得了人們的喜愛。……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這一句就傳遞出課文的主要信息,是不是?再比如第八冊《祁黃羊》的結尾:“悼公聽了很受感動,……真是難得呀!”不難歸納出:祁黃羊做事出以公心,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
第四招:捕捉精華段
文章的重點段、過渡段、精彩處往往是作者行文的著力點,充分反映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意圖。因此,捕捉文章精華段進行概括也可以快速歸納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比如第十二冊《秦兵馬俑》過渡段:“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就直接點明了本文的主要內容。第八冊《天火之謎》:“‘風箏實驗’震驚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電現象,‘上帝的怒火’不過是無稽之談。”我們同樣也能得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五招:連接段意法
小書蟲博士還提到一個方法:把每一段的大意連接起來,從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要使用這種方法,就必須掌握快速概括一段話的能力。還記得嗎?《閱讀》雜志2006年第5期曾經介紹過快速概括段意的方法,可以參考。閱讀報刊上的文章時,很多時候只要把每段中的要點(即分論點、小標題,通常用較粗的字體顯示)連接起來,就是該文的主要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