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回眸】
2005年10月17日4時32分,神舟六號返回艙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的中部草原成功著陸。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在歷經115個小時32分鐘飛行后回到祖國的懷抱,神舟六號多人多天載人飛行圓滿結束。
人們不禁要問,在這幾天里航天員的衣食住行如何。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些問題。
【直擊現(xiàn)場】
吃飯——閉嘴咀嚼,防止掉渣
太空的微重力環(huán)境,使航天員進食的方式與地面有很大不同。航天食品通常制成一口大小的長方形、球形和方形等,如肉塊、魚塊、點心塊,食品表面涂有一層可食的保護膜,航天員進食時一口一塊,既方便簡潔,又不會掉屑,從而避免食物碎屑撒落在艙內飄浮。
用餐時,航天員每人一套餐具,包括餐盤、勺子、叉子、安全剪刀等,將餐盤束縛在航天員一側大腿上,勺子、安全剪刀等吸附于餐盤上,利用餐盤上的尼龍搭扣,將食品固定在餐盤內。航天員吃食品時要閉嘴咀嚼,防止殘渣外泄。含水食品具有相互粘連性,用勺子食用,飲料用吸管吸食。
睡覺——睡姿隨意,管好雙手
一般說來,航天員在太空中的睡眠時間比地面少一些。由于太空環(huán)境的影響,航天員一般是睡1到2個小時后就醒了,之后再接著睡1到2個小時或更多些。
在太空中睡眠,航天員一般不需要床。在微重力條件下,航天員睡覺不受姿勢的限制,可以躺著睡、坐著睡、站著睡,甚至倒立著睡。神舟六號飛船為航天員準備的是睡袋,掛在軌道艙的艙壁上。在睡覺之前,航天員需要用一根帶子將自己和睡袋固定在某個地方,否則睡著之后,由于呼吸氣體產生的推力,會將航天員的身體推到空中,在艙內飄來飄去。
清潔——刷牙洗澡,自有妙方
地面上人們天天刷牙,太空中要刷牙可不行了。科技人員為航天員準備了一種類似口香糖的清潔劑,餐后使用,可以達到清潔口腔的效果。用來“刷牙”的還有用無菌紗布做成的紙?zhí)缀鸵环N能吃的牙膏,既除味又增白。
太空中無法沐浴,神舟六號航天員攜帶了一種專用的紙巾,出汗后可以用來清潔身體,還有特制的擦臉油用于護膚。
解手——太空馬桶,方便好用
在太空解手是個麻煩事,不僅不能讓排泄物飄浮出來,連氣味都不能散發(fā),否則,在那么狹小的飛船空間里,航天員如何度過漫長的好幾天?
我國研制的航天服里有一個類似于“尿不濕”的小便收集裝置,通過吸水材料把小便變成絮狀的固態(tài)物,并且能除臭。這是上次飛行中楊利偉唯一能夠使用的“廁所”。這次飛行在軌道艙里安裝了一個大小便收集器,機器上有兩根管子分別用來對準大便和小便器官,能夠強力吸走排泄物,同時通過除臭裝置除去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