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臺灣政壇,是在紛紛擾擾、吵鬧不休中度過,在相關媒體評選臺灣地區“2006年十大新聞”排名中,有關陳水扁的弊案、家族丑聞幾近囊括了“十大新聞”的前四名。
臺灣“中央社”:
扁家弊案占兩條
由臺灣“中央社”新聞中心評選出的“2006年臺灣十大新聞”中,有關陳水扁家庭弊案就占了兩條。這“十大新聞”依次為:
1、旅美職棒投手王建民在美國職棒大聯盟創下單季19勝紀錄,獲亞洲“勝投王”榮銜,被視為“臺灣之光”。
2、陳水扁因“機要費案”遭檢察官陳瑞仁指控涉嫌貪污,其夫人吳淑珍等人被起訴。此案創下島內司法史多項紀錄。
3、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發起“百萬人倒扁行動”,在陳水扁辦公室前的凱達格蘭大道與臺北火車站前廣場集會超過80天,形成“倒扁”紅潮,但也激起社會對立氣氛。
4、施工逾14年、總長12.9公里、隧道長度名列世界第四、東南亞第一的雪山隧道,于2006年6月正式開通,連接臺北與宜蘭的五號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兩地形成30分鐘的共同生活圈。
5、陳水扁宣布終止“國家統一委員會”運作及終止“國統綱領”的適用,背棄了自己在2000年就職演說有關“四不一沒有”中“沒有廢除‘國統綱領及‘國統會的問題”的承諾,引起島內外極大反響。
6、陳水扁女婿趙建銘及其父親趙玉柱被控涉嫌“臺開內線交易案”,遭檢察官起訴判刑。
7、國親兩黨以陳水扁及其幕僚、家庭成員涉及弊案,三度提案罷免陳水扁,但皆未獲“立法院”2/3委員通過。
8、臺灣旅美導演李安執導影片《斷背山》,榮獲英美等國際重要影展多項大獎;李安并因此當選為美國《時代》雜志選出的全球100名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9、臺灣高速鐵路進入試營運階段,通車之后將使臺灣進入“一日生活圈”新境。
10、兩岸2006年6月間四項項目包機業務陸續啟動,即臺商“項目貨運包機”、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節日客運包機”、“緊急醫療包機”和“特定人道包機”,兩岸航空交通邁入新境界。
“中廣”:多負面消息
臺灣“中國廣播公司”選出的“2006年臺灣十大新聞”中,政治新聞比較少,但似乎都是負面的消息,其中和陳水扁及其家人相關的新聞就有五條。依次為:
1、“國務機要費”弊案,吳淑珍遭起訴。
2、陳水扁女婿和親信貪污下臺,扁遭三度罷免皆安然過關。
3、信用卡、現金卡無限發行,衍生“卡奴”問題。
4、中信金控遭大規模搜索,這起案件,還意外扯出金管會“委員”林忠正涉嫌收賄的案外案。
5、趙玉柱和趙建銘父子因內線交易遭判重刑,趙建銘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并科罰金3000萬新臺幣。
6、美國大聯盟季賽,臺北投手王建民拿下19勝。
7、多哈亞運臺北棒球隊奪金,是臺北隊第一次在亞運會上拿到金牌。
8、“紅衫軍”反貪腐倒扁活動。由于陳水扁仍不動如山,施明德甚至展開自囚行動,把自己囚禁起來,直到阿扁下臺為止。
9、李安勇奪78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成為影史上第一位獲得該獎的華人導演。
10、陳水扁驚異迷航之旅,陳水扁在“出訪”的9天8夜中,有3夜睡在飛機上,總共飛行了5萬多公里。
“臺中電”:“福衛三號”新聞居首
為臺灣當局喉舌的臺灣“中央電臺”,經由聽眾票選“2006年臺灣十大新聞”,以下依次是聽眾票選的十大新聞:
1、臺灣“福爾摩沙衛星三號”于2006年4月15日在美國順利升空。
2、陳水扁于元旦文告中揭示兩岸經貿新準則“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原則,取代原“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方向。
3、面對女婿涉內線交易,親信貪污關稅等弊案,陳水扁2006年5月底發表“自清、革新和權力下放”的釋權說,左右手馬永成與林錦昌2006年6月1日隨即辭職下臺。
4、臺灣2006年年初爆發民眾持用信用卡不當刷卡消費,導致積欠大量債務的“卡奴”事件,造成銀行放款緊縮,連帶削弱臺灣民眾消費能力。后“財政部”介入處理,建立“卡奴償債”機制。
5、陳水扁“國務機要費”案,引起臺灣政壇震撼。
6、扁家成員涉嫌“臺開內線交易”,“檢方”認定不法獲利達新臺幣上億,起訴趙建銘父子等13人,具體領刑8-10年以上。
7、陳水扁2006年5月出訪中美洲“友邦”,原欲過境美國本土,但遭美國拒絕,只給予過境夏威夷阿拉斯加的待遇。專機起飛后,演出迷航計,直到降落阿布達比,原密訪黎巴嫩計劃也因曝光受挫。
8、施明德發起反貪腐運動,募集到新臺幣1億元后,展開在凱達格蘭大道前的靜坐,并發動9月15日“圍城之夜”,10月10日“天下圍攻”,成為近年“倒扁”運動的重要指標。
9、臺灣“財政部”2006年3月初對內地銷臺毛巾展開反傾銷調查,成為兩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首宗反傾銷調查案。
10、雪山隧道正式通車,其工程困難度名列大英百科全書。 (鳳凰綜合)
海外星云 200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