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科學家梅椅堅持投入罹癌率低的制藥市場,被同事譏笑為滿腦子瘋狂念頭的偏抗狂;如今,其它癌癥也將他的治療法視為黑暗中的曙光,爭相投入研發。
今年7月,臺灣首富郭臺銘的弟弟、前鴻準精密董事長郭臺成,因為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骨髓移植手術不順利,導致病況快速惡化終致不治。血癌的治療方式也因為郭臺成的病,而成為一時的熱門話題。其中,一種新的治療方式被不斷地提及:標靶治療(編者按:根據基因判別,讓藥物能夠成功挑出病變的癌細胞,而不殺死健康細胞的療法)。
其實,許多人都搞錯了。郭臺成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直到如今仍是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癥,只能透過化療、骨髓移植等方式醫治;但是,另一種血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的確因為標靶治療藥物的出現,成為治愈率奇高的慢性病。
這神奇解藥,名叫“基利克(Glivec)”,它是第一顆根據標靶治療概念所發展出來的有效藥物,被《時代》雜志形容是“經過嚴格訓練的獵癌狙擊手”,能夠有效挑出癌細胞并且攻擊之。
在美三個月獲準上市
創最快核準紀錄
這顆被譽為“神奇子彈”的橘色小藥丸,在2000年就被FDA(Food and DrugAdministration,美國食品暨藥品管理局)批準為“指定快速審核案件”(編者按:唯有藥品為治療重大或會對生命構成威脅的疾病,FDA才會在特殊情況下發出指定認可)。2001年,只完成第二期人體試驗的基利克,就進入FDA審核,僅僅花了不到三個月就被核準上市,創下新藥最快得到核準的紀錄。
雖然基利克為癌癥醫藥史寫下新頁,風光上市,但是在早期開發階段,它卻是個被視為賠錢貨的孤兒藥。因為相對巨額的研發經費,平均10萬人中只有1.3人罹癌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是個冷門市場。
所幸,在基利克背后,有個不屈不撓的推手——現任諾華熱帶疾病研究中心執行長亞歷斯·梅特(AIex Matter)。
20世紀70年代,還是年輕住院醫生的梅特,眼見親人、病患身受癌癥之苦,立志專攻癌癥研究。
接下來的15年,梅特待在實驗室中,嘗試找出癌癥的“解方”。“免疫療法、干擾素療法……”梅特扳著手指,數算曾經研究過的方法,“只要新的藥學理論出現,就帶來一絲希望,每次我們以為這(正在嘗試的藥學理論)就是解方了,但是五六年的研究下來,所得總是極少,只得承認它并非可行之道。”
1985年開始,梅特帶領團隊轉向標靶治療的研究。起初沒人相信有一個化合物(即藥品)能準確攻擊導致細胞病變致癌的激脢(細胞傳遞訊息的酵素)、而不會誤傷其它激脢。許多同事無法理解梅特的堅持,看著梅特把時間、金錢不斷投注在尋找標靶,好事者譏笑他是“滿腦子瘋狂念頭的偏執狂”。
15年研究差點放棄
一次實驗起死回生
經過7年時間,研究團隊一直拮據地領著癌癥研究最低預算,總算在成千上萬種的化合物中,研發出能抑制細胞病變且能被動物胃腸吸收的化合物——基利克,正式進入臨床試驗。然而,因為當時篩檢血癌技術較差且醫生和病人對此罕見疾病的意識較薄弱,諾華市場部門預估患者人數不多,對臨床試驗投下反對票:“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研發任何藥物,肯定會賠錢。”
“我知道企業不可能花15年讓我們做個毫無所獲的研究。”梅特解釋,“但是這種新療法概念的可行性,是媲美十字軍東征的戰役;而且實驗數據這么漂亮,我知道我就是應該堅持這個研究。”由于這個信念,他逢人就耐心解釋這個化合物的可能前景,成為同事口中“不斷發出隆隆聲響、勇往目標直沖的推土機”,回憶當時爭取項目的過程,梅特笑說:“幸好我有‘大嘴巴(bigmouth),不斷嘗試去說服人,而且在每個關鍵時刻,我都能拿出漂亮的數據。”
然而,在動物試驗的最后階段,卻因為實驗數據錯誤,毒性測試的數據超出標準,讓團隊誤以為基利克無法適用于口服劑型,梅特描述他最沮喪的關鍵時刻,“我也差點想放棄了,但是還是有點不死心,告訴自己那就重做一次實驗,讓自己徹底死心吧。”
所幸,第二次實驗結果,讓梅特找出當初出錯的實驗數據,因而順利完成口服試劑的動物臨床試驗。
接下來的第一期人體試驗成效更是驚人,31名受試者全都對基利克有良性反應,甚至因為此藥只會瞄準癌細胞,不像傳統療法會攻擊健康細胞,讓這些受試患者的身體負擔減輕、恢復食欲,每個人至少都胖了約9公斤。
吸引三千人上網聯署
爭取新藥早日上市
體驗到藥效的強大,因為怕藥廠停止研發這種新藥,這些人“上網聯署、寫E-mail給我們,對我們的研發過程一清二楚。”梅特語氣中猶有驚訝,在1999年。網友甚至在短短三個星期的時間內,找到3030人聯署請愿,向諾華總部陳情,目的是為了讓諾華“擴大試驗規模,讓基利克能早日上市”。2001年5月10日,基利克以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通過FDA的審查,正式核準上市。
基利克成功上市后,梅特還繼續研究基利克對其他疾病的適用度,如今,如胃腸道基質腫瘤、纖維化氣喘等其它九種疾病都能適用基利克,讓它的市場規模變成兩倍。
如今,不只慢性白血病,其它癌癥也開始將標靶治療視為黑暗中的一道曙光,各家藥廠也爭相投入研發。例如腎臟癌與肝癌,就有拜耳藥廠投入。且艾瑞莎(lressa)也在2003年通過FDA核準上市,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有名的標靶治療用藥。
(責任編輯袁紅)
海外星云 2007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