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億美元商機的睡眠經濟
在紐約曼哈頓金融商圈的一條巷子里,藏有一家昏暗的店面。店里擺設有八個看上去未來感十足的白色太空艙,其中的兩個艙房內躺著兩名來自華爾街的上班族,他們花費14美元來到這家“城市休憩站”(Metro Naps)買睡眠。除紐約外,這家新興企業還在溫哥華開設店面,未來甚至要擴及澳大利亞與英國。
聽起來可笑嗎?然而這一切都是睡眠經濟(sleep economy)的真實演繹。根據《商業2.0》(Business 2.0)雜志的報道,這個新興產業蘊藏著20億美元的商機!
“城市休憩站”的創辦人喬杜里(Arshad Chowdhury)幾年前在紐約工作時,常看到同事趴在桌上打盹或溜到廁所小憩片刻,因而意識到許多人都存在睡眠不足的問題,遂萌生了這個創意。2001年,他開始著手策劃睡眠產業;2004年,第一家“城市休憩站”開幕。喬杜里坦言,盡管打造睡眠經濟的最大障礙來自于一般人對于打盹的偏見,但還是有很多顧客愿意繳65美元的月費加入會員。
女強人的育兒經
《財富》雜志每年都會贊助舉辦一個女性研討會,受邀的杰出女性來自企業、政治、文化和慈善各界。2006年與會的300多位女性在研討會的用餐時間,大談教養孩子的經驗。《財富》雜志摘錄了這些女強人在金錢部分的育兒經。
善用零用錢。有一位母親要求小孩必須存下一部分的零用錢,而且還要捐出一部分給慈善機構;另一位母親則告訴孩子,如果他存下零用錢兩元,她就會再加一元,以資鼓勵。
控制購買欲。由于這些母親的小孩大多成長于富裕的環境,為了避免孩子養成亂花錢的壞習慣,有一位母親給予女兒限額提款卡,一年的購物費用是固定的。如果女兒把錢花在一個3萬元的皮包上,其他地方她自己就要省吃儉用。
把錢當錢看。這些孩子幾乎都不需要打工,為了讓他們把錢當錢看,有一名母親請孩子主持家中的大型開銷。例如,將家庭旅游交由孩子舉辦,讓他們實際執行預算與開銷。
在辦公室里談政治
一般而言,老板大多不喜歡員工在辦公室里談政治,以免引起與工作無關的沖突。然而,有些公司的想法卻剛好相反,不僅允許員工談論政治,甚至鼓勵員工多多關心政治。
《紐約時報》2006年11月報道,Google力求工作環境開放,認為員工之間的對話與合作是Google企業文化的核心所在。因此,Google總部邀請帶有強烈政治色彩的知名學者,定期舉辦外賓演講;另外,Google公司網站上的員工論壇,也有跟政治相關的區域。
曼哈頓的Outten & Golden律師事務所的做法更進一步。事務所認為,當聰明又有趣的人在一起工作時,本來就會談到許多時事。事務所不但不禁止,還鼓勵員工積極參與。例如,200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時,事務所給予員工一星期的帶薪假期,讓他們自由地投入到各種政治活動之中。
全美最成功餐廳的經營守則
《時代》雜志稱,紐約聯合廣場咖啡廳(Union Square Cafe)是“全美最成功的餐廳之一”。餐廳創辦人丹尼·梅耶(Danny Meyer)在其去年出版的回憶錄里分享了他的經營守則:
顧客第二。公司第一個要滿足的是員工的需求,之后依序是顧客、社區、供應商及股東的需求。員工滿足了,才能提供顧客最好的服務,層層相扣之后,股東自然就會獲得最好的報酬。
51%的原則。公司可以教授員工技能,卻不能改變他們的態度;因此,公司在招聘人才時,51%看的是其態度,49%才是看其技能。公司應該雇用原本就對服務充滿熱忱的人。
新時代的《紐約時報》
美國的Digg.com網站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成為全美最受歡迎的網站中的第24名,每天的瀏覽人次超過100萬,受歡迎程度緊追在同屬新聞性質的《紐約時報》網站之后,美國《商業周刊》如是說。
Digg.com讓民眾分享來自各種管道的新聞,其網頁平均擁有4000條新聞供使用者閱讀。使用者只要喜歡某條新聞,就可以在該網站里向其他人介紹,并且附上那條新聞的鏈接地址;讀者喜歡它就按下“挖出”鍵,如果不喜歡則按下“埋入”鍵。被越多人按下“挖出”鍵,則意味著該新聞出現在網站上越上面的版面,相當于民眾合作當起了新聞編輯。由于Digg.com的影響力巨大,有人稱其為“新時代的《紐約時報》”。
(摘自《世界經理文摘》)
編輯:潘蕓
電子郵箱:raye2006318@126.com
海外星云 200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