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也多了起來。在興趣班的門口,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孩子們活潑的身影,夾雜其間的家長的嘆息聲也會讓人對興趣班的學習打個大大的問號。
究竟該不該讓孩子上興趣班?興趣班的選擇應遵循(zūn xún)什么原則?孩子上了興趣班沒幾天就吵著不想上了該怎么辦?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訪了一些學生、家長與教師。
徐思慧(合肥市屯溪路小學二年級學生):我很喜歡上興趣班。從幼兒園開始,我就上了書法班。上小學以后,老師經常表揚我的字寫得很工整。去年暑假,我學了跆(tái)拳道,雖然媽媽說我啥也沒學到,但是沒人喊我“小豆芽”啦。今年暑假,我想學畫畫和游泳。但是媽媽以前要我學電子琴,我就不想學。音符像小蝌蚪(kē dǒu)一樣,怎么都記不住。
劉玉松(《合肥晚報》記者):我的孩子今年上一年級。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參加了園里組織的幾乎所有興趣班。這些班都是我們幫她報的,也沒征求她的意見。我們認為,幼兒園階段沒有課業負擔,正好可以通過興趣班激發她的學習興趣,也好讓我們家長發現她的興趣點。我覺得我們的目的達到了。因為上小學之后,隨著課業負擔加重,她不可能再參加那么多興趣班。孩子自己就要求學習畫畫與電子琴。通過一年的學習,我們發現她確實是想學,而且也想學好,這從她高漲(zhǎnɡ )的學習熱情上就能看出來。作為父母,我們一直主張讓孩子學她想學的?,F在她選定了畫畫和電子琴,我們就要求她一定要堅持下去。倒不是指望她成名成家,只是希望通過這種學習,使她學會堅持,培養她的恒心與毅力。所以我們堅決不允許她在興趣班學習時蜻蜓點水、淺嘗輒(zhé)止。
專家意見
李萍(合肥師范附?。鹤鳛橐粋€教育工作者,對于興趣班學習,我一直都是提倡而不反對的。我認為,興趣班的學習與學校的學習,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父母給孩子報興趣班之前,一定要調查清楚孩子的興趣點在哪兒,根據孩子的興趣來選擇,同時兼顧孩子生理和心理的發展。比如孩子體質較弱,可以選擇增強體能的,例如體操、游泳等;如果孩子性格內向,就可以考慮報個小主持人班或講故事班,讓孩子在公眾場合多開口說話,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孩子生性好動,很難安靜坐下來認真干一件事,就可以考慮報書法或誦讀班,讓孩子在學習的氛圍中學會忍耐、堅持。但家長千萬不能把自己的主觀臆(yì)想當作孩子的實際興趣,甚至將自己的興趣強加給孩子。我認為,家長在給孩子選擇興趣班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在報興趣班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根據家庭的經濟條件量力而行。不然不僅會在經濟上造成損失,還可能使孩子的興趣學習半途而廢,結果得不償失。
二、興趣班重在興趣。家長一定要明確孩子上興趣班的目的。是陶冶(táo yě)情操?還是學一技之長?如果純粹(chún cuì)出于功利目的,非要讓孩子達到某種水平,逼迫孩子學習,這是不合適的。
三、孩子報的興趣班太多,結果就可能適得其反。有的家長同時給孩子報幾個興趣班,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結果是“一瓶不滿,半瓶晃蕩”,同時又加重了孩子的學習負擔,有可能使之產生厭學情緒。
四、孩子需要不斷鼓勵。如果給孩子制定太高的目標,孩子會因太難而喪失信心,因而放棄努力。家長可以為孩子定一個近期能夠實現的目標,讓孩子滿懷信心地去學習。
相信通過興趣班的學習,小朋友們會觸(chù)類旁通,對自己的課業學習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