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熟悉的動物一定很多,有許多同學甚至還親自養過一些小動物。平時仔細觀察一些動物,我們便不難發現:不同動物之間,其外形特征和動作特征完全不同;即使同類動物之間的外形特征和動作特征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寫好動物的關鍵就是要抓住其外形特征和動作特征。
第一,要準確地抓住動物的外形特征。
動物的外形包括:頭、軀干、四肢、皮毛的樣子和顏色。在描寫時只有抓住動物的外形特征,才能把動物寫“像”。請讀下面的一段文字:
“我家的小兔子可惹人喜愛了,兩只長長的耳朵在頭上轉來轉去,一有聲響就會向發聲的方向豎起來,可機警了;那三瓣小嘴,吃起食來,腮幫子還不停地抖動著;一對紅寶石般的眼睛總是布滿血絲,怪叫人心疼的。最有趣的是它的小尾巴,就像一只小絨球粘在屁股上……”
讀了上面的文字,我們不難發現:由于小作者抓住了小兔子“長耳朵、三瓣嘴、紅眼睛、短尾巴”等特有的外形特征,因此把小兔子的外形寫得活靈活現,讓人讀后如同親眼所見。
第二,要形象地抓住動物的動作特征。
動物之間的動作行為各不相同:如猴子在樹上跳來跳去,動作敏捷;豬吃飽后便“呼呼”大睡,動作笨拙。我們只有形象地抓住動物的動作特征才能把動物寫活。請讀下面的一段文字:
“每次當我開始吃飯時,它的饞相就畢露無遺了。它的后腿直立,前腿兩只腳掌合在一起不停地上下搖動,眼睛緊緊地盯著我,不住地作揖行禮,好像在說‘謝謝,謝謝,快給我一些!快給我一些!’我被它拜得不好意思了,便從碗里挑一點好吃的給它。這時它會一口吞進肚里,嚼也不嚼一下,然后又點頭哈腰地向我套近乎了……”
讀了上文不難發現,由于小作者準確地抓住了小狗吃食時的動作特征,并加上了一些合理的想象,因而把小狗吃食時的特有動作寫活了。
第三,在觀察和描寫中,要注意賦予動物以人的感情,讓它人格化。
動物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習慣動作,它可以快速地跑,懶洋洋地曬太陽,趾高氣揚地散步,也可以狼吞虎咽地吃食,慢騰騰地梳理羽毛,漫不經心地搖尾巴。因此,同學們寫作時要在觀察的基礎上,大膽地運用擬人、聯想的手法。
但也要避免兩個寫作誤區:
1.審題不準確。不要把重點放在描寫動物的外形特點上,應把重點放在能反映人與動物或者動物與動物之間發生的感人的故事上。
2.平鋪直敘,沒有感情。只有把作者的真情實感滲透在字里行間,使事和情融為一體,才能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