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中午帶的便當,飯盒一打開居然是柯南、原子小金剛、咸蛋超人,有時候還會出現面包超人的鬼臉嗎?最近臺灣有許多博客正在介紹這些不可思議的無敵可愛便當。究竟,是誰制作了它們呢? 原來,這是日本人霞太太的苦心杰作。不過,開始時她的制作動機跟藝術完全扯不上關系,“這是我發明的虐待便當。”霞太太表示,在日本幫老公和小孩準備便當是家庭主婦每天必做的功課。8年來,她天天早起幫兒子做便當,卻沒有得到任何感謝的只言片語,“連好吃或難吃都舍不得說”。與其生氣,她決定在便當里動手腳,參考卡通漫畫造型,做出各種超可愛的便當。 對正值青春叛逆期的高中生兒子來說,這顯然是一種恐怖的酷刑。“光想象他打開便當那一瞬間臉上的表情,就讓我充滿繼續做便當的熱情。”霞太太大笑道。但據說,兒子也只是暗自心驚老媽終于發飆,然后就迅速地把便當帶到秘密的角落吃掉,免得被同學發現,大肆宣傳就不妙了。不過,帶便當這件事從此便成了霞太太跟兒子的無聲溝通方式,也算一種另類的母愛表現。
除了兒子,霞太太還幫老公做便當。她說:“我把做給老公的特別便當叫‘倦怠期便當’,有時候夫婦吵架,隔天做便當就成了我報仇的大好良機。便當菜式造型越可愛,老公就會被同事損得越厲害。” 有趣的是,霞太太后來把這些便當拍成照片放在博客上,居然得到廣大回響,從2005年4月成立以來,瀏覽人次已經超過700萬,響應超過3萬人次。她于2006年2月出版了《愛的虐待便當》一書,成為各大媒體邀約的新面孔,曝光率不斷,“虐待便當”仿佛已經成為一種新流行,不少讀者也起而仿效甚至詢問做法。
不過,已經變成名人的霞太太還是很盡責地繼續天天做便當,據說她的高中生兒子現在還是躲在教室的角落,偷偷摸摸地吃著老媽準備的虐待便當,打死都不讓同學們發現這個大秘密呢。
便當小檔案
“便當”由日語而來,公元5世紀,日本因為狩獵、戰爭及農忙而出現“便當”的雛形,那是一種曬干的白米飯。到了公元16世紀,幕府將軍織田信長把發給士兵的餐糧稱為“便當”,從此日本人把攜帶外出的餐糧稱為“便當”。當時最高級的“幕內便當”乃指菜式較多、放一塊烤鮭及炸魚排的便當。
如何正確吃便當
利用隔夜剩飯菜做的便當,經過加熱雖然可以殺菌,但仍舊不夠新鮮;烹煮過的飯菜本來就會損失部分營養,經過再加熱維生素損失更多,尤其是維生素C幾乎被破壞殆盡。
建議:
一、將主副食的飯菜分開裝盒,蔬菜類加熱時間短,米飯與肉食加熱時間稍長。
二、盡量不要帶吃剩的蔬菜,改帶稍微加熱過的半熟菜。
三、經常帶便當的人,應注意補充維生素,如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或是適當口服維生素C、復合維生素片等。
編輯:李丹霞
電子郵箱:hwxyld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