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細化教學目標、加大教學信息量、利用現代化教育輔助技術等方面,論述了計算機基礎與專業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基礎教學;教學模式;教學目標;技能
引言
表1給出作者所在地區的各個教育層次中計算機應用基礎教育的實施情況。可以看到大中城市的市區一般可以做到從小學高年級開始進行計算機課程的講授,而市轄的區縣情況則很不均衡,少部分可以做到與市區一致,多數要差一些。調查發現,中小學的計算機教育的內容大致相同,一般是最為簡單的操作與軟件知識,差別在于內容的多少而已;而在職高層次的教育中,增大了上機實踐的操作機會,這和普通高中定位于高考有所不同,因此,職高學生對計算機的應用基礎掌握要稍微好一點。在我國高校計算機的基礎教學中,各學校、各專業有基本一致的大綱和內容,基本一致的學時數,基本一致的教學手段,并達到基本一致的目標要求。這種“一致性”既造成教學資源重復、浪費,也因為沒有考慮到學生的不同專業背景,使得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喪失了固有的活力與魅力,無法達到課程目標,無法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1 與專業與職業技能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本教學模式分為兩個層次來設計,其一是一般的,其二是特殊的。一般層次的目標是,彌補學生的基礎差異,提高學生計算機的應用能力層次,從被動的應用到主動的應用,即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特殊要求是,為將來進一步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也就是與專業背景相結合,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同時,其所具備的計算機技能能夠最大限度地為專業學習服務。
計算機基礎教學,服務于專業教學,應與專業教學相結合,滲透到專業教學中。這種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的教學方法,將豐富計算機基礎的教學內容,增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性,同時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學習目標。然而,由于專業之間差別較大,對計算機作為現代化工具的掌握要求不一致,也沒有相關的、成熟的教學理論進行指導,因此真正能夠發揮出基礎專業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的優勢,還有待于不斷的摸索與研究。這種跨領域、跨學科的教學方法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校主要培養的是中等職業教育教師,并逐步向高等職業教育教師過渡,學生除了能夠上講臺,應該具有本專業扎實的應用技能,掌握現代計算機工具自然是所有專業的必然要求。所以,涉及計算機基礎教育的課程,關鍵是要在每一門課程中兼顧整個知識體系結構。
1.1 細化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與技能培養要求,結合相關專業的特點,細化教學目標,突出專業需求,弱化課程本身體系結構。由于是計算機基礎教學,其目的是打基礎,為專業服務,因此課程的教學側重點安排可以靈活適應,如知識點分布,重點難點的轉換等都可以根據不同的專業進行調整,形成與專業相結合、針對性更強、操作更具體的“教學提綱”。

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學目標對不同科別的專業應該有所差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一般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計算機硬件組成、軟件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信息安全以及數據庫等幾個大方面。對于工科類專業,如通信與機械等專業,計算機硬件組成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將來的專業學習中自動控制類課程對計算機硬件的要求相對要高,因此課堂教學應該將這一部分內容重點介紹,而多媒體與信息安全相對來講,就可以弱化,在學時有限的情況下,甚至可以作為課外的閱讀資料。對于文科類專業,如外語與中文等專業,計算機硬件原理則完全可以成為課外的閱讀資料,網絡的應用以及辦公自動化操作則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予以強調,并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同樣,其他各個專業也都有不同的側重點,只有將計算機基礎教學徹底地與專業教學相結合。使得計算機基礎教學帶上專業教學的烙印,才能夠更好地發揮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基礎作用。
1.2 加大教學信息量
既定的教學目標,不能夠因為學生自身條件的薄弱而降低標準。為了能夠兼顧學生程度的差異,應該加大教學信息量,同時要求教學信息緊扣教學目標、注重應用技能、突出專業特點,具有層次性。這樣做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一堂課的某個時間段獲得自己能夠理解并且掌握的知識,從而獲得提高,進而縮短學生之間的差異。
1.3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
利用上機實習的機會與學生直接交流,捕捉學生反饋的第一手資料:學生的準備情況,上機操作技能,結果分析能力,實驗內容自我調整等方面的表現。通過校園網絡平臺,構建教師自己的教學網頁,將課前準備與課后鞏固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在網頁上發布上課的內容補充,在網上公開解答學生疑問,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提高應用技能的開放平臺。
1.4 保證學生具有持續的學習動力與學習要求
計算機基礎教學與專業教學的緊密結合,教學過程中處處體現出專業學習的需要,使得學生的思想上不會因為只是一門基礎課程而有所放松,又能夠促進其專業的學習,這樣很容易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從而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提高了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效果。作者在所帶的外語系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結合英語專業對計算機的要求特點,弱化計算機理論,強化計算機操作應用,以應用為導向,適當補充理論,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同年參加等級考試,通過率為良好,學生掌握計算機的能力得到提升。
2 教師要求
作為教與學的組成,有必要提及對教師自身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師業務素質要過硬;二是教師對計算機基礎教育的認識要深刻;三是教師自身的應用技能要不斷提高。對于目前正在從事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教師來說,首先要解決就是思想認識問題,不能因為是基礎就不思進取,而應該積極努力,及時更新自身知識結構,認識到計算機基礎教育所承擔的重要責任;其次,在自身潛力與教學方面積極挖掘,努力鉆研,善于發現,認真研究計算機基礎與各個專業之間的最佳結合點,努力做好基礎為專業服務的教學工作。
3 結束語
不難發現,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大環境逐步向科學、合理的方向發展。但是,教學資源的地區差異,新大綱、新要求的出現,以及計算機基礎教學與各專業如何結合等等,都是大學計算機教學工作面臨的新問題。有待于我們去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