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endi長城秀 意義大于做秀
卡大人終于將自己的豪華秀搬到中國的長城了,之前曾為Chanel以紐約中央車站、蒙特卡洛劇場、巴黎大皇宮做秀場,這次把Fendi集團的一大支人馬拖到中國長城風流瀟灑了一回。據說那天長城風頭很勁,除了風特別大之外,全世界的時尚紅人都聚集在長城那里吃西北風,那些模特穿得又薄又漂亮還要出來優雅地抵御寒風,對于Karl Lagerfeld來說,這可能僅僅是其時尚生涯中又一個大片炫耀,而對Fendi和中國來說,意義絕對大于做秀。在中國長城揮金灑銀,Fendi要大肆進軍中國市場的野心不言而喻;同意意大利人在長城做秀,中國要反攻時尚界的考量也不得不提,一來一往、你需我供,這就是時尚界永恒的定律。
2、記錄片《拉格菲爾德秘密》上映Karl Lagerfeld當紅不讓
近期最熱的時尚紅人,Karl Lagerfeld敢認第一都沒有人敢搶第二了。剛拉大隊到中國長城做了一場全世界都矚目的花生騷,現在又有人急著為他立碑頌道了。年輕導演Rodolphe Marconi將自己從04年9月到06年4月間跟隨Karl Lagerfeld拍攝了300多小時的素材,剪輯成了87分鐘的影片,還拿到第57屆柏林電影節上展出。這部名為《Lagerfeld Confidential》的傳奇紀錄片,絕對滿足了大眾對頂級時尚設計師日常與工作的無限偷窺欲,內容包括Karl Lagerfeld拍攝大片及Fashion show、討論愛情、談論母親和為Nicole Kidman拍攝廣告等。知道吧,紅人是這樣生活的,過自己的日子,讓別人去敬仰你。
3、《無用》電影與時尚的互相成就
電影與時尚之間藕斷絲連的關系,用幾本書都論述不完的,這次,賈樟柯用馬可的“無用”拍了一部關于“中國紡織品”世界性流動的紀錄片,毫無懸念地拿了個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的最佳紀錄片獎。而與此同時,設計師馬可也因著賈樟柯的電影將自己的“無用”品牌揚名國際。在這個互相成就的故事里,有一個很大的時代背景,電影和時尚工業間同時反映著某個事實,“中國紡織品”貿易的勝利和中國紡織品進軍歐洲的勢頭明里暗里有增無減的現實,當然這也是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現在的典型特征之一,無論是電影還是時裝工業,世界都將重新認識中國。
4、米莎·巴頓重新演繹好萊塢20-60年代時尚偶像 復古風再一次來臨
法國版《ELLE》雜志邀請米莎·巴頓(Mischa Barton)做covergirl,并拍攝了系列時裝大片,造型來源于好萊塢20-60年代的時尚偶像:路易斯布魯克斯、麗達·海華絲、葛麗泰·嘉寶、瑪琳·黛德麗、瑪麗蓮·夢露。米莎·巴頓在這輯大片的表現中不僅形似,更神若,這很大一部分要感謝造型師的煞費苦心。如此看來,新一輪的復古風潮又將涌起,人們對過去美好時代的懷緬總是心甘情愿,過去的總是好的。再看看熱映中的《色,戒》,上海三、四十年代的風情,不引起又一輪跟風才怪。無論如何,未來總是用過去來裝飾的,生活如此,時尚也一直如此。
5、Alexander Wang紐約時裝周的熱門華人設計師 華人當道
無論在哪個領域,中國或者華人越來越備受關注好像是全球風一樣影響著各個領域?,F年23歲的加州籍華人Alexander Wang帶來了他的08早春設計,引來了一眾名模的驚呼,“這正是我想要穿的衣服”。這一呼意義非同小可,表明AIexander Wang開始擺脫其在MarcJacobs和VOGUE做實習時的影響,走上自己的獨立設計之路,很酷又Chic,塑造著自己眼中強有力的女性形象——“一個謙卑的、出身微寒的女孩來到大城市,想要活出自己”,這個定義很適合形容所有想要出人頭地的華人同胞們,既自卑又自信,然后總會活出屬于自己的色彩。
6、美國版《Vogue》ShopVogue.TV上線 快餐文化的線上勝利
美國版《Vogue》近期重新推出shopvogue.com,并將域名調整為ShopVogue.TV,無限量地加強了無可比擬的內容和全面互動性,網站分為3個部分:shop、Watch和share,即預示著網絡時尚排山倒海的到來。你可以在網站上購買到與《Vogue》雜志廣告有關的所有品牌,可以在線上看到所有最新最潮的以《Vogue》雜志作強大后盾的時尚資訊,還可以在網站上與全世界Vogue迷分享自己的所有時尚心得。網絡文化成功入侵時尚工業,到底已經不是高級訂制的黃金時代了,后工業化時代巨輪早已劃響平民奢侈的一波又一波高潮。于是,我們可以收集到全世界最快速的時尚,它帶來的最大隱患可能是,我們可能會變得越來越懶而且無所適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