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們對生命意義的理解不一,對人生價值的追求各異,因此,人們崇尚的對象自然就千差萬別。有的人崇尚權力,思忖著“醒掌天下權”;有的人崇尚美色,渴望著“醉臥女人膝”;有的人崇尚地位,誓言“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有的人崇尚財富,叫嚷著“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有的人崇尚爭斗,把“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作為座右銘;有的人崇尚自由,踐行著“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的借條;有的人崇尚科學,崇尚真理,為“朝聞道,夕可死”快樂著;有的人崇尚鐘鳴鼎食,有的人崇尚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有的人崇尚花枝招展光艷照人,有的人崇尚素面朝天純樸自然。而我崇尚簡約。
崇尚簡約不是我的專利。其實,千百年來,崇尚簡約的大有人在。他們不僅過著簡約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他們在簡約的生活中,體味到了人生的真諦和快慰。“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是蘇軾被貶后,在一杯泡沫花茶,一盤山耳、一盤蒿筍的簡約生活中,體味到的人間清歡;“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是陶淵明棄官歸田園,過著簡約生活的內心感悟;“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與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而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是歐陽文忠在簡約的生活中,內心感受到的快樂和滿足。
崇尚簡約,是因為簡約是對生命的珍惜,簡約掉的不是原則,而是浮華和虛偽。錢鐘書從來就謝絕一切采訪,也從不在任何會議上露面,長期蝸居書齋,杜門避囂,專心治學,終年過著深居簡出的簡約生活。他說:“我不愿意因為開著無謂的會,做著無聊的事,說著不痛不癢的話而浪費生命。”結果錢先生著述等身,人生豐厚。大哲學家康德,一生中沒有華服香車,甚至從未離開過他出生的小鎮哥尼斯堡,畢生過著簡約的生活。然而,他的哲學思想并不因此而銷聲匿跡,相反卻承前啟后,改變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維方式,康德由此也被稱為人類精神領域超越時空的坐標性人物……
其實,人生于世,雖然生命極其短暫,如草尖上的露珠,但作為宇宙精靈的人,卻有著許許多多的事情要做,有著許許多多的責任要擔當,小到個人的學習和工作,家庭的幸福和快樂;大到民族的振興和興旺,社稷的安危與繁榮。如果一個人,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謂的無限的甚至無著的繁文縟節之中,在槲光交錯中,在聲色犬馬中讓時光流走,讓青春老去,這豈不是人生最大的浪費,豈不令人扼腕惋惜哉!
崇尚簡約,是因為簡約能讓人返璞歸真,回歸自然,從而獲得內心的愉悅和飽滿。劉禹錫辭官隱居,過著“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皆綠,草色如簾清,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簡約生活,然而他的內心充滿著無比的愜意和欣慰,于是乎,“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又何陋之有?”北宋哲學家邵雍,屢授官不赴,而隱居蘇門山,過著簡約的生活,然而“長年國里花千樹,安樂窩中樂滿懸,有樂有花仍有酒,卻疑身是洞中仙”體現的正是他神仙般的自在和快樂。
一個人,只有遠離塵囂,堅守:“淡如秋菊何妨瘦,清到梅花不畏寒”的理念,在寧靜中思考,在簡約中生活,才能貼近自然,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一顆不老的心,一顆善良的心,才不至于迷失自己,徒耗人生。所以,一個遠離人生喧囂的人,一個過著簡約生活的人,沒有繁文縟節的羈絆。沒有人際關系的糾纏,沒有功名利祿的誘惑,才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才能使內心充滿著愜意和快樂。
當然,簡約不是毫無原則地簡化省略,全盤拋棄,而是棄繁從簡,存精華,棄糟粕,追求的是“從心所欲而不途矩”。現代社會,崇尚簡約,就是棄“三綱五常”封建教,存“平等尊重”文明禮儀;棄官場迎來送往的俗氣,存“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之道義;棄暴斂天珍之奢靡,存勤儉節約之簡樸……
筆者認為,崇尚簡約,可以從以下三點做起:
首先是要簡約繁文縟節。中國是個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明史,形成了無數的清規戒律。不可否認,這些清規戒律中,有許多規則對完美人們的道德,規范人們的行為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的清規戒律已成為了阻礙社會進步,限制人們行為的繁文縟節。可以說,許多所謂的“禮儀”與現代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早已格格不入,比如官場上的迎來送往,結婚儀式的奢侈與豪華等。這些繁文縟節不僅掩蓋了人性的善良和率真,充滿了虛偽和俗氣,而且更多的還是浪費了時間浪費了資源。時間是寶貴的,資源是有限的。現代的人們怎能因為這些繁文縟節而浪費時間和資源呢?難怪毛澤東年少時就對繁文縟節深惡痛絕,尤其是反對私塾課堂背書時站著背對先生,他在要求簡約封建禮儀不成的情況下,叛逆地逃離了私塾,躲進了山里。
其次是簡約人際關系。中國人素來講究人際關系的和諧,認為人際關系和諧了,一切事情都好辦了。因此,許多人便花大量的時間去拉攏關系,花大量的金錢去締結關系網。然而,也正因為這張網,許多人把自己網在了其中,結果心力交瘁,痛苦不堪,不可自拔。
與其因為人際關系復雜而痛苦,不如簡約人際關系而解脫。至于如何簡約人際關系,改善人際關系,《論語》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說:“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老子亦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倘若如此,就足夠了。
最后要簡約生活方式。曾有人統計,在上個世紀物質匱乏的五六十年代,人們的幸福指數是63%,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物質相對豐富了,市場也相對繁榮了,人們的幸福指數上升到了72%,到了九十年代后期,可以說物產豐富,市場繁榮,然而,人們的幸福指數卻反而下降到了64%。這組數據充分說明,人們快樂與否,與財富不成正相關。
如今,許多人追求高檔消費的生活方式,吃要精品,穿要名牌,出行要香車相隨,致使物欲得到膨脹,貪念油然而生。其實,只要心態平和,簡約的生活方式,舍棄的是虛榮,收獲的依然是踏實和快樂。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要真正做到簡約生活,最重要的是減欲,懂得放棄。實際上,一個人只有清心寡欲,合理舍棄,心存“一簞食,一飄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的安貧樂道思想,內修“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的修養,才能真正體會簡約生活的妙境,才能真正感悟到內心的快樂,才能真正體會“簡單即是幸福”的深刻涵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