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眼球經濟”的說法,意思是現在干什么事情都講究所謂的廣告效應,有了知名度,就會吸引眼球,就能帶來滾滾財源,比如街頭的店名,商家也是動足了腦筋。收集了一些,不看不知道,有的還真好笑。
飯店:食空隧道、飯·巴斯藤(在溫州)、無餓不坐(在沈陽)、楚留香餃子館(在武漢)、有粥面子(在廣州)、川越食空(四川餐館)、湘格里辣(湖南餐館)、好吃慘了(成都小吃店)、客臨燉(在撫順,克林頓?)、食家莊、儉樸寨(柬埔寨?)、蒸有味、七里湘(湘菜館)、香鍋里辣、美食每客。
賣烤鴨:一間鴨店。
茶館:純心找茶、茶顏觀色。
鞋店:有間鞋店、鞋鞋鞋(在成都)、和鞋生活。
服裝店:衣拉客(伊拉克?)、七俗八土(賣民族服飾)、衣院。
網吧:來上網吧、上上網吧、愛上網、一網情深、你來我網。
包子店:燒包之王、全家生煎。
粥店:粥絕倫(周杰倫?)、面面粥到、左鱗右鯉(廣州賣魚片粥的)。
鐘表店:不準再來、表現時尚。
嬰兒用品商店:群嬰會。
布店:布一樣。
快餐店:肯他基。
燒烤:思烤者、高烤(高考?)、玩火自焚(自助燒烤)、我烤、西門雞翅(在某大學西門附近,不知道是不是西門慶后代開的?)
火鍋店:同一首鍋、熱盆景。
照片洗印:令狐沖印。
足療:微步足道、足趾多摩、歇歇腳吧、過足癮。
賣包的店:錦囊妙計。
發廊:發發發發廊、藝手遮添、剪子與梳子的對話、頭等大事、非短流長、飛發走絲、今日說發、一絲不茍、頂頭尚絲、千絲萬理。
李曉薇摘自<廈門商報>
編輯 默 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