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呱呱落地就開始接受社會的教育,慢慢的,他會產生作為人所具:有的各種心理活動。身為父母,除了在生理上對寶寶呵護有佳,還不能忽視寶寶心理上的需求。尚不會說話的嬰兒在想些什么?他們有哪些心理需求?讓我們一起來解讀——

心靈關鍵詞
依戀
剛出生的一年里,寶寶對照顧自己的人會特別依戀。依戀是指系于嬰兒與看護者之間的牢固紐帶。通常,寶寶主要的看護者是父母親。培養寶寶依戀情感的最佳方法是滿足寶寶的需要。哭是嬰兒主要的表達方式,當一個孩子哭泣時,他的看護者做出回應,他便會發現世界是美好的,看護者能滿足他的需要。有時寶寶也會用哭來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時候就要家長細心地觀察,寶寶想要的是什么,要準確地給予回應。這樣,他會建立起信任感。倘若從小就沒有建立起這種親子間的信任感,那么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很難再去信賴別人。
微笑
嬰兒對身邊的人是有反應的。他們能認出許多人的聲音,比如父母,還有那些在母親懷孕期間經常接觸到的人。寶寶能夠以母親特殊的氣味來認出她的乳房。6周大時,寶寶開始微笑。3個月時開始會笑。有些寶寶可能并未真正地笑,而有些寶寶每當有笑意時都發出笑聲,這些都是因人而宜的。但是到了7個月,寶寶就會用微笑來表達自己,的喜歡。
怕生
通常5—7個月大的寶寶會對陌生人產生“害怕”或“害羞”的情緒,會經常躲在父親或母親身邊,不愿讓陌生人抱他、碰他。這是一種極為自然的現象,恰恰說明了寶寶對其主要看護者的深深依戀。這種怕生現象會一直延續到蹣跚學步的年齡,通常在兩歲后消失。幫助孩子擺脫這種情緒的最佳辦法是讓他在新環境中放松,不要勉強他接近尚未熟悉的人。這段時期,父母和看護者一定要有耐心。
滿足嬰兒心靈需求4招數
美好一天的開始
美好的一天從清晨開始。寶寶睜開眼睛看到他熟悉、喜歡的親人笑臉相迎:“寶寶早,寶寶睡好了嗎?太陽公公請寶寶起來啦!”幾分鐘后,等寶寶完全蘇醒,心情愉快了,再為他起床穿衣,洗手洗臉。
當爸爸媽媽離家去上班,要擁抱或親吻寶寶的臉,和他多做皮膚接觸,以滿足他的情感需求;說上幾句鼓勵他的話,如“寶寶今天真棒,自己吃飯吃得很好”等,微笑著和寶寶說再見。
清晨的這一段時間,父母的笑臉和關心會給寶寶的一天帶來新的氣息和良好的情緒。父母切不可只顧自己趕時間,而讓寶寶感受到你的煩躁。當寶寶接受了這些不良的刺激后,情緒也會消極,心理不安,影響他一天的正常生活。
溫柔地和寶寶溝通
為了滿足寶寶的心理需求,父母每天都應抽出一定的時間和寶寶在一起,逗其玩笑,促進其語言和良好情緒的發展。這期間媽媽的關懷至關重要。母親應該盡可能地滿足寶寶對依戀的需要,至少在嬰兒出生3個月內,嬰兒一啼哭,母親或保育員就應該馬上摟抱他,給他溫暖和安全感。這時大可不必擔心會不會因為過分的溺愛而把寶寶慣壞了。感受大人的呵護和關愛正是寶寶現階段的心理需要。
滿足寶寶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隨著寶寶一天天地長大,他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父母不應遏止這種好奇心所帶來的探索,相反應該多給寶寶這樣的探索機會。比如,寶寶剛出生的時候,父母可以在寶寶的小床周圍放置一兩件帶有色彩的玩具,在墻上掛上帝有人臉或圖案的彩色畫片。玩具和圖畫要經常變換,以吸引寶寶的注意。
等到寶寶長到4—6個月的時候,寶寶的視野拓寬,幾乎能和成人看同樣遠的距離,而且能辨別顏色。父母可以提供給寶寶適合他們發展水平的感知刺激。比如布置環境時,可以在床的上方懸掛色彩鮮艷、大小適宜的玩具,讓寶寶練習抓握和伸手觸摸玩具,以此發展其手眼協調及抓取東西的能力,引導寶寶觀察周圍的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時候寶寶愛往地上扔東西,而且盡力往遠處拋,要知道這并不是他在發脾氣,惹你生氣,而是他正在研究手里的這個東西,這恰是這個年齡孩子探索世界的獨特方式。
和睦的家庭環境
和睦的家庭是寶寶幸福的搖籃,寶寶需要在父母恩愛、家庭成員和睦、相互尊重的環境里生活,這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幼兒時期的成長環境對于一個人的性格發展和交際能力有很重要的決定作用。
父母不和,家庭成員之間經常發生矛盾,出言不遜、行為粗魯,會讓寶寶緊張、擔憂;或者由于情緒不好,大人將怒氣出在寶寶身上,把寶寶當成“出氣筒”,更讓寶寶委屈、不知所措。不要因為孩子小就當著孩子的面吵架。這樣會在孩子的心里留下陰影。尤其是父母矛盾深化到鬧離婚的時候,互相爭奪孩子,這會使寶寶不知何從,分不清是非,嚴重的會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并使孩子的心靈受到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