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唯美主義”教育學家的鼓吹下,魯迅的一些文章開始從中小學語文教材中慢慢地剝離,而金庸的小說開始慢慢地走進課堂。
這本不是個問題——魯迅的作品固然偉大,金庸的小說也有他的可取之處。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喜歡武俠小說的學生得到了滿足,那么還有很大一部分喜歡愛情小說的fans,是不是也應該提出自己的要求,比如瓊瑤席絹的經典愛情小說是不是也可以走進課堂?
按“唯美專家”觀點,應該說是可以的,現在的學生早戀問題早已無法漠視,把愛情擺到課堂上光明正大地討論一番是不是更有意義?很多事情,擺到臺面上才是最好解決的。
眾所周知,我們的語文課,還停留在應付選擇填空閱讀理解那種死板的考試水平上。所以上起課來往往要總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咀嚼一句話背后的種種或有或無的含義,喜歡對一篇文章進行傷筋動骨的分拆。本來,學生私下閱讀,偶一交流,即可體會的金庸的“俠之大者”。結果,課堂上一段段分解,再讓學生總結中心思想,提煉微言大義,到最后反而可能“畫虎不成反類犬”。武功招式倒記得不少,真正體味其后況味的又有幾人?
相比起來,討論一下瓊瑤的“白馬王子和灰姑娘”的愛情說不定更有“市場”,愛情小說擺到臺面上分拆咀嚼,似乎更有現實意義,也能起到教育作用。
畢竟,教育學生現代社會的主流精神,比如自由、平等、誠信、責任等等這些太抽象了,還是實際一點兒好!
所以,不妨姑妄言之,希望那些美學家們也注意一下“瓊瑤”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