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單位總是希望能找到十全十美的人,為自己賺取最大的利潤,他們容不了你有哪怕一絲一毫的缺陷。
2003年,我辭去公職,來到深圳。原以為深圳遍地都是機會,可等我來了之后才知道,這里人才濟濟,工作根本不好找;物價也貴,我身上帶的錢很快就用完了。為了節約費用,我經常步行趕到各類人才市場發送應聘資料;即使如此,印刷資料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最后我不得不停掉了手機,只留下了一個電子郵箱作為聯系方式。然后我每天都上網查一下郵件,可是,兩個月過去了,我的郵箱仍然是空空如也。
眼看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我的錢越來越接近回家的最低消費——一張硬座車票,多余的錢已經支付不了一天地下室的房租了。這天早上,我退掉了床位,一步一步走到了深圳火車站。到了這一刻我仍然不死心,雖然已經是無數次的失望,但我想再最后上網看看有沒有我的郵件。在火車站旁的一間網吧,我說服老板用5毛錢上網檢查一下我的郵箱。沒想到,居然有了一封信,是一家公司發來的,他們稱需要我這樣一位辦公室文員,薪水暫時不高,只有500元,但可以提供住宿。
500元,對于本科畢業,擁有10年辦公室主任和5年記者資歷的我來說,無疑是太少了,要知道,即使在內地的家里,我也可以拿到3倍于500元的薪水,來深圳,我的期望值最低也是5000元啊。我冷笑一聲,決定回家。
可就在火車開車的前兩分鐘,我突然改變主意——先留下來,再找機會。
我找到那家公司,老總充滿歉意又非常誠懇地對我說,他們是一家新公司,也是剛來深圳,創業初期,開支很大,他只能用這么低的薪水來聘人,如果公司經營稍有轉機,他會立即提高。
既來之,則安之,我什么也不想了,只是努力地工作,也算以此來證明我的能力。這樣過了半年,公司的經營起色不大,但老總卻很賞識我,我的薪水提高了3倍,跟我在家里差不多了。
雖然老總待我不薄,但那點收入,遠遠不夠實現我的理想:汽車、別墅、安逸富足的生活……我又開始不安分起來。一個朋友說,他們公司有一份年薪8萬的工作很適合我,上司對我很感興趣,讓我發份簡歷過去。
我大喜過望。連忙翻找簡歷,可因為過了半年穩定的生活,我留存的一份簡歷已經不知去向:我原來存放資料的一個U盤,也不知道什么時候丟了。再重新寫一份吧,有很多的具體數據和信息都要認真地回憶,非常麻煩。我正在苦惱,忽然想起來,老總那里應該存有我投送的簡歷,不如拿過來修改省事。
趁老總不在辦公室,我偷偷找到我的簡歷復印了一份。我邊看簡歷邊琢磨修改內容——要加上這半年的工作經歷,再加上我的新手機號碼,還有,我現在用的是收費信箱,自然要把原來的那個免費信箱換掉。就在這時,忽然,我看到復印的簡歷上的郵箱地址下面畫了細細的一根線,線上顯示的郵箱地址是:yibing@999163.com,我心里一驚,怎么會是錯的!那細線又拉到了旁邊的空白處,上面有一排細細的字跡,是修改后的郵箱地址:yib—ing999@163.com,那個@居然放錯了位置!
天啊,我發的上百份簡歷的郵箱都是錯的!我頓時出了一身的冷汗,我明白了,難怪我的求職信如石沉大海,原來是郵箱寫錯了!
我認真看了看,那修改郵箱的字跡,正是老總的。我找到老總,老總想了想,說:“是的,你的郵箱是打錯了,我發了兩遍,第一遍發了,說是地址錯誤,我認真看了看,原來是@放錯了位置,這稍有常識的人都能明白,我改了過來,就發出去了。”
一種感動頓時從心底彌漫開來,這種感動超過每一次老總給我加薪時的感覺。我知道,在人才如草芥的深圳,沒有人會原諒一個求職者的粗心大意,更沒有人會為你改正錯誤,招聘單位總是希望能找到十全十美的人,為自己賺取最大的利潤,他們容不了你有哪怕一絲一毫的缺陷。但老總的那份細心,那份認真,那份對人才的渴求卻令我肅然起敬。
我放棄了跳槽的打算。
半年后,公司開始擺脫困境;兩年后,我被任命為公司的總經理,我的年薪是50萬,還有不菲的分紅,這是我報答老總知遇之恩的結果。
(郭穎摘自《女報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