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學后我成為學校的首位副教授,此前我沒跟校長單獨談過話,也沒請過客、送過禮,甚至沒說過一聲“謝謝”。
經過4年半寒窗苦讀,我終于拿到博士學位,到中部的大學任教。在我與學校簽訂的合同上有一個條件,即試用期為1年,試用合格可以轉為副教授。
我一走進課堂就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與過去聽的課全然不同。很多老師也出于好奇前來聽課,后又由好奇轉為欽佩而每課必聽了。在我來說不過是認真工作而已。我保留著我那個年代中國教師的認真備課、耐心輔導的好習慣,很快地,在學校里我成了一顆明亮的星,但同時又是一顆游離的星。美國人一樣有遠近親疏,一個外國人,居然在學生中引起一片好評,得到巨額的科研經費,請訪問學者、開國際會議……這一切所引起的嫉妒,導致了在轉副教授時的麻煩。
試用1年轉為副教授,一般而言是水到渠成之事,可萬萬沒想到,系“人事委員會”7位成員中4位投了反對票。我轉為副教授在最基層被否決了,主要理由是我在教學會上發言較少(中國人都有不善表現自己的習慣)。
人事委員會中的馬丁教授很快揭竿而起了:他覺得這個決議太不公平了。于是他以個人名義在系里進行了民意調查,全體教職員一個不漏。調查結果是,除了人事委員會里那4張反對票外,其他所有人均表贊成,并鄭重簽名。這份民意調查和系人事委員會的決議同時送交到上一級,也就是商學院人事評審委員會。
商學院專門召開了擴大會議,各系人事委員會均有代表參加。老美有民主素養,會上發言、表態均鮮明、坦率,并不左顧右盼。經過相當激烈的爭論,最后絕大多數與會者認為我1年來工作成績顯著,理應轉為副教授,并形成決議,呈報副校長審批。可是,副校長居然推翻了會議決議,不同意我轉為副教授。他強調:基層了解一個人最清楚,所以他一向最尊重基層也就是系里的意見。
當天學校的網站上出現了一篇帖子,發帖人是另一個系的數學教授,平時與我并無工作接觸,僅僅認識而已。在這封公開信中,他稱我為商學院最好的老師,還列舉了我的一系列表現,最后相當鮮明地指出:“我們標榜自己是優秀的大學,為什么不能接受一位優秀人才;我們標榜是人權平等的國家,為什么不能接納一位與我們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好人呢?”帖子一發出,跟帖者云集。
受此鼓舞,我帶上評副教授有關的文件去校長辦公室。我把系人事委員會的決議、馬丁教授在系里的民意調查、商學院評審委員會的決議、副校長的決定、數學教授的公開信一一擺在校長面前,校長簡單看過后又詢問了一些細節,然后情緒激昂地說:“你算找對人了!我是本市平等委員會的代表,你這是明顯的不公平競爭問題,我一定要把這件事情管到底。這不止是為了你,是為了眾多受到不公平對待的人。”
后來校長具體做了什么我并不十分清楚,只知道教師工會開過會,校長表示一定要處理好這件事,還他們所愛戴的老師一個公道……
新學期開學后我成為學校的首位副教授,此前我沒跟校長單獨談過話,也沒請過客、送過禮,甚至沒說過一聲“謝謝”。而那位數學教授,無論當時或事過之后仍只限于見面打招呼,弄得我倒不好意思再提此事。
(摘自《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