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萍
1、歐陽梅與陳某10年前結婚。婚后不久,陳某不僅沉湎于賭博,還曾因嫖娼被派出所罰款拘留。
2、歐陽梅心灰意冷,無奈此時女兒呱呱墜地,只得將就著湊合下去。
3、幾年后,歐陽梅外出打工,希望陳某能痛改前非,孰料他反而變本加厲,多次寫信恐嚇,要歐陽梅寄錢供他揮霍。
4、歐陽梅遂提出離婚。但陳某卻拋出一紙癌癥診斷書,說是患了絕癥,歐陽梅有義務照顧他,法律是不會同意他們之間離婚的。
說法:
夫妻間有互相扶養的義務。在夫妻一方因患疾病、遭慘禍等原因身陷困境后,他或她是否就獲得了“護婚符”,這種法定的扶養義務能否阻止另一方通過法律途徑解除婚姻關系呢?回答是否定的。
《婚姻法》第32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據此,法院判決離婚與否的唯一標準是夫妻感情是否確已破裂,至于是何種原因致使夫妻感情破裂則在所不論,那只能作為是否判決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及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等的依據。在夫妻一方患疾病、遭慘禍等變故后,夫妻走上公堂鬧離婚不外乎兩種情況:一種是夫妻關系原本和和睦睦,因變故的發生導致夫妻感情破裂;另一種是夫妻關系早已劍拔弩張,變故的發生只是離婚進程中的一個意外事件。前一種情況有規避夫妻扶養義務之嫌,后一種情況則只是離婚進程中的插曲。但不管是前一種情況,還是后一種情況,都不應當成為“護婚符”,只要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均應準予離婚。就歐陽梅反映的情況看,陳某要憑癌癥診斷書將歐陽梅鎖定在不幸婚姻的囚籠,其目的顯然無法達到。
雖然癌癥診斷書不能成為“護婚符”,但也應該看到,夫妻間的扶養義務發生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因該義務產生的法律后果是可以延續到婚姻關系結束之后的。陳某在與歐陽梅結婚期間,雖然犯下了許多不可饒恕的錯誤,但他們畢竟夫妻10年,陳某現在又身患癌癥,歐陽梅仍然應當履行法定的扶養義務,給予陳某一定的金錢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