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

民主憲政的前景只要再稍顯灰暗,下一次政治地震就會接踵而至
曼谷曾是反他信的大本營。早在去年3月10萬人涌上街頭的時候,政變的危險就已經迫近了。不過只是大半年,卻是另一番景象。示威者再度集結,高呼著反政變和“他信回來”的口號。
6月15日晚,他信出現在曼谷市中心的大屏幕上,面帶微笑,表情平和。這是他自流亡以來,首次獲得電視講話的機會。他向在場的15000名支持者宣布,他將回到泰國為自己辯護,但并不打算重返政壇,而是要“維護榮譽和尊嚴”。
一時間,山雨欲來風滿樓。受到鼓舞的“反獨裁民主聯盟”醞釀起更大規模的抗議集會。現總理素拉育準備與他信談判,緩和緊張局勢。軍方領導人頌提的對策則很像威脅:“大部分人民仍反對他,所以如果他現在回來,可能會遭到暗殺。”
“泰國的情況根本不好”
在他信創建的泰愛泰黨被裁定解散前,普密蓬國王曾罕見地提醒法官,要慎重下判,以免國家再陷亂局。很少直接談論政治的國王還歸納出一句話:政變之后,泰國的情況根本不好。
去年,盡管政局已經不穩,泰國經濟增長仍有5%,但是,今年泰國央行已經兩次調整對2007年經濟增長率的預測,下降到3.8%至4.8%之間。這是6年來的最低值。官方同時承認,泰國消費和商業信心也處于5年來的最低點。
現政府的朝令夕改,讓外國投資者傷心不已。央行先是出臺了嚴格的資本管制措施,僅實施一天就廢棄不用;后來又禁止外資參與部分交易活動,并頻頻放出消息稱將會修改《外商經營法》。
為了整頓萎靡不振的經濟,政府計劃在不久后推出一系列刺激措施。不過即使是財長查隆波也提醒大家不要寄望過高:“政變之后,大家都在等候清楚的信號出現。政局不明朗是經濟的最大威脅。目前并沒有具體證據顯示,等到12月大選舉行了,情況就會不同于政變之前。所以我們傾向于集中處理今年所能做的事,因為大選一過,我們就離場了。”
泰國人一度相信過渡政府能平息泰國南部的動亂。泰南居民以穆斯林為主,他信當年曾采取鐵腕鎮壓政策,不但未能解決問題,反而加深了穆斯林對中央政府的怨恨。政變過后,頌提直接負責泰南的安全局勢。然而,他的穆斯林身份似乎并沒有對消除仇恨發揮多大作用,爆炸和槍擊幾乎天天都上演。
就連曼谷也不再是個安全的城市。除夕夜恐怖襲擊后,4月和5月又發生了兩起電話亭爆炸。至今,當局還在追捕兇手。
經過漫長的調查,軍方找到了政變的正當理由:“泰愛泰黨選舉舞弊”。
政變支持者一直批評,政府對他信的指控拖拖拉拉。甚至有傳聞,他信選擇流亡是與軍人集團達成的一種默契,以流亡換取其家人和資產的安全。
在示威活動愈演愈烈的當口,資產監督委員會突然宣布已有足夠證據,證明“他信及其裙帶關系存在貪污和不當行為”。委員會隨后凍結了他信家族的18億美元財產。他信只有60天時間提出上訴,如果他不能證明這些資產的“清白”,當局將予以沒收。
“凍結他信資產的時機可能會遭到許多人懷疑,此舉是為了切斷親他信人士的經濟來源。”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安全和國際問題研究所主任蓬素迪拉說。
6月18日,泰國檢察總長帕差拉宣布,檢察署將在21日向高等法庭提出申請,就2003年一起土地交易案起訴他信夫婦。
他信,動蕩的全部理由?
從去年9月19日開始,他信就未能踏進泰國一步。
泰國《民族報》曾經刊登過一首題為《可曾見過他》的英文小詩,并附上了幾張他信在倫敦街頭閑逛的照片,其中一張是在一間咖啡廳,他獨自站在吧臺前出神。那時政變剛結束一個多月,泰國人真的認為一切都能重新開始,那個強勢的前總理只是茶余飯后的話題。
但泰國的平靜沒有持續多久。
去年12月,股市因為新政策暴跌。有媒體認為,這實際上是他信通過美國金融炒家所進行的“擾亂活動”。此后,他信又被懷疑是元旦爆炸的制造者。他只得連發兩次聲明,表示自己的清白。
反對他信的人根本不相信他會退出政壇。盡管“反獨裁民主聯盟”否認與他信有聯系,但政府仍然認定,這是他信出錢,支持者出力,在國內的“代理”戰斗。
在接受本刊采訪時,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泰國問題專家馬燕冰卻認為,泰國政治的關鍵問題不是他信,而是在于政府內部。“頌提和素拉育的分歧是否消彌,將影響今后的政局。”
素拉育和頌提兩人本是師生,似乎應該能夠合作無間。但權力結構的混亂,讓矛盾日益激化。理論上,國安會只負責安全事務,但臨時憲法卻同時賦予了它解散政府的權力。
今年2月,兩人的分歧就已經公開了。素拉育先是批評頌提平息泰南動亂不力,接著又聲明,他并不贊同從淡馬錫公司收回衛星運營權的主張。頌提此前說過,新加坡控制的衛星可用來偵察泰國的軍事行動。
就在不久前,人們還在擔心過渡政府會成為泰愛泰黨的“殉葬品”。有消息說,如果憲法法院裁決不公,泰愛泰黨將發動示威抗爭。軍警如臨大敵,頌提要求臨時政府宣布戒嚴。但是,素拉育堅決反對,并寬容和平示威。所幸他信和泰愛泰黨領導層表示接受裁決,避免了一場沖突危機。
民主進程的幾個問號
誰都知道,如果頌提與素拉育決裂,那將意味著新憲法的公投和年底的大選都將化為泡影。目前,只有素拉育給出過選舉的確切日期——12月16日或23日。這是迷霧中的人們看到的一些曙光。
而似乎一夜間,泰國輿論開始懷疑頌提會成為回歸民主進程中最不確定的因素。3月,新憲法草案還在討論中時,媒體披露,政變軍方指定的一批制憲委員極力主張在新憲法中增添條文,以便通過委任方式產生非民選的總理。
3月20日,頌提召開記者會,報告政變以來的政績,稱其領導的國安會拆穿了他信政府的“假民主”虛像,重新回到泰國“真民主”來。媒體趁機追問他是否會問鼎總理寶座。他當時答案是,“由于好些因素,我認為自己不太適合當總理,總理最好來自民選”。第二天,頌提重申他在大選后將脫離政治,決不戀權。
外界的疑慮還未消除,他又做出了模棱兩可的表態:“我是憂國憂民、愿意幫忙的。可是,這件事(繼任總理)并非我個人就能做主。”曼谷媒體立即刊登頭版頭條,稱頌提不排除想當國家領袖的可能。
此時素拉育站到了頌提的對立面。他認為,制憲工作不能由少數人擅自主張,而應該廣納意見。“泰國最好能有一部符合民主現實的新憲法。我認為新總理應來自民選。”
4月10日,制憲委員會對憲法草案進行秘密投票,最后通過民選方式選舉總理,但議員將由任命產生,人數也從500人降至400人。
“從這個草案可以看出,軍隊正在試圖擴大政治權力和影響力。按照計劃,憲法在9月公投前會根據各方意見做出修改。但這畢竟是一部在軍人監督下制訂的憲法,很難說是真正朝著民主化的方向發展。”馬燕冰對本刊說。
還存在另一種可能性。制憲會議必須在7月上旬決定是否批準這一草案。如果制憲會議否決了新憲法草案,國安會可以選擇采用從前的任何一部憲法。政治分析家認為,即便如此,“最民主”的1997年憲法也很難再被啟用,因為現在的當權者都不愿面對他信式的強勢政府。
總之,時日無多。民主憲政的前景只要再稍顯灰暗,下一次政治地震就會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