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奔斗
除了仍然在草地上比賽,以及男單冠軍仍然叫羅杰·費德勒之外,端詳過去兩周于倫敦舉行的溫布爾登公開賽,我們終于可以理直氣壯地對它說——你變了!
在過去120多年的溫網賽歷程中,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徹底地表現出百年傳統向無情現實臣服的謙卑態度。溫網首次實行男女同酬,它也是最后一個男女獎金平等的大滿貫賽事;一向堅守古舊保守之風的賽事組織者,今年還首次引入了高科技的“鷹眼”系統:大雨也許是最富溫網特色的傳統,今年的賽事也被連綿的雨水沖得七零八落,不過,可伸縮式屋頂將從2009年開始在中央球場啟用。
使用可伸縮式屋頂,這在中央球場1922年投入使用后還是首次。一座不受雨水侵擾的溫網中央球場,這是否會令你感覺有些怪異,英語中有句俗語叫“The skyis the limit”,即為無限之意。看來,溫布爾登的新極限是——The roof!
雨限制了溫布爾登的天空
幾乎每年,落雨都會成為溫布爾登的“固定節目”。似乎要在告別雨季之前給人們一個印象深刻的“雨的教訓”,今年的溫網賽前十天幾乎天天受到雨水的侵擾。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納達爾,他在男單第三輪,原本應該是賽事首周的周六進行,卻因為老天不配合一直打到了第二周周三才結束。導致這位可憐的西班牙猛將,在賽事第二周連打了七天的比賽,而不是像賽程安排的打一場休息一天。連續作戰下的體能消耗,也許是他決賽中第五盤輸給費德勒的一太原因。
在四大滿貫賽事中,只有溫布爾登在賽事中間安排一天休賽;本屆賽事因雨水大量積壓,令這一傳統也受到多位球星的炮轟,質問為何不拿出這一天來追趕賽程。特別是被雨水嚴重影響到比賽節奏的納達爾、巴格達蒂斯和納爾班迪安,幾位球員異口同聲:“這里的賽事組織者并不關心球員是怎么想。”
對于球員的指責,溫布爾登首席執行官伊安里奇表示:“我們總是在傳統與創新之間追求完美的平衡。”他舉例,除了在建中的屋頂之外,就是“鷹跟”的使用。盡管,溫布爾登最后一個引入該系統一一去年美網賽和今年年初的澳網賽都已嘗過鮮,而法網既然有球印留在紅土場上,就沒有必要使用“鷹眼”。
不過,球星們對這項高科技的態度非常不同,從堅定支持的羅迪克到態度保留的休伊特。作風老派的費德勒原本對“鷹眼”的態度已松動,但男單決賽中,“鷹眼”的幾次判罰都和他作對,情急之下,他居然對主裁說:“把那玩意兒給關了吧,它今天簡直要殺了我!”
男女同酬再破傳統
去年的溫網中,毛瑞斯莫獲女單冠軍,成為歷史上最后一位拿到冠軍獎金少于男單的溫網女單選手,
毛瑞斯莫去年的冠軍獎金是男單冠軍費德勒的95%,本屆溫網女單冠軍大威廉姆斯,則拿到了和費德勒數額相等的冠軍支票——65.5萬英鎊。
1968年溫網首次實行公開賽制時,男女單打冠軍拉沃和金夫人所獲的獎金分別只有2000和750英鎊-這兩個可憐的數字,甚至遠遠不如現今溫網賽首輪被淘汰的球員所得。
溫布爾登長期在社會輿論的重壓下堅持“重男輕女”,決不是因為舍不得那點英鎊。這項賽事每年的利潤高達近2500萬英鎊,這才有了在球場內外拒絕大幅廣告牌的豪氣,溫布爾登真正信仰的是——男子比賽五盤三勝而女子比賽三盤兩勝。男女球員既然不同工,又何來同酬,可是,女子網球以美艷的球員和更多回合的比賽,同樣吸引到了一大批忠實受眾。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女子球員雖然沒有和“男同事”們同工,但對于票房和收視率吸引力上的功勞卻堪稱“同功”。
去年溫布爾登賽前,女子網球協會WTA的首席執行官拉里·斯哥特還為他手下的“娘子軍”們抱怨:“如今已是21世紀了,而溫網的思路還停留在維多利亞時代。”
今年溫布爾登終于走出了維多利亞時代,雖然老派的英國人一定還心有不甘。有消息稱,溫網正探討在女單決賽中引入五盤三勝制的可能,也許他們在想——不是想和男人掙一樣多的冠軍獎金嗎?那就來打一場和男人一樣長的決賽!
發球上網幾近絕跡
四大滿貫賽事中,溫布爾登草地的球速最快,正因為如此,這里在過去成為發球上網選手的冒險樂園。桑普拉斯在這里七奪桂冠,靠的就是發球上網的絕技:納夫拉蒂諾娃成為溫網歷史上最成功的女子球員,同樣是憑借在網前那一畝三分地盡展威風。
但桑普拉斯和拉夫特的退役幾乎徹底帶走了發球上網的一代絕技,作為溫布爾登在打法上最大的傳統發球上網卻近乎消亡。是因為太空科技的球拍和球線令球員對上網對手的穿透能力大大增強,上網截擊也由此成為一項高危活動;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原因,溫布爾登使用的草皮類型和過去相比摩擦力明顯加大,加上比賽用球比以往更重,令草地比賽的球速大大下降:如今,這項技術更多地只是作為輔助戰術被偶爾使用。
我們曾經恥笑過,休伊特和納達爾班迪安把2001年的溫網男單決賽演變成了一場滑稽的底線大戰,未曾想,那還僅僅是一個開始。本屆溫網賽上,女子球員整場比賽的上網次數常常停留在個位數;即便是網前功底出眾的費德勒,在前三輪比賽中平均每場上網次數也沒超過20次。
看到幾乎人人都停留在底線拉鋸的乏味現實,桑普拉斯在本屆溫網賽期間接受采訪時也表示:“草地網球屬于發球上網,屬于打法充滿攻擊性的球員,在我那個時代,人人都這么做。看到如今每個人都停留在底線附近,我感到相當悲哀。”正因為如此,已退役近5年的桑普拉斯甚至表示,如果比賽是三盤兩勝制的話,他自信仍能在草地上擊敗任何現役球員。
對白衣飄飄年代的挑戰
溫網賽最容易讓人注意到的一項傳統是球員必須身著白色球服出賽,這項規定自賽事成立便得以確立,以傳達出純潔高雅的寓意,也符合這項運動起興于貴族階層的高貴出身。在溫網的百年歷史中,這個傳統曾受到過多位叛逆者的挑戰。年輕時喜歡在搖滾樂伴奏下身著牛仔褲和花球衫出戰的阿加西,就曾以“我的衣櫥里沒有符合溫網標準的衣服”為由,而在職業生涯初期連續三年對溫網罷賽。
可是,不得不嘆服,溫網的這項百年傳統,似有神秘精靈在默默守護。對于那些最狂妄的挑戰者一—一鬼使神差地,阿加西居然在1992年的溫布爾登賽上成就其職業生涯的首個大滿貫桂冠,長發披肩的他從淚流滿面跪倒在地的那一刻起,就成為這項賽事各項傳統最忠實的遵循與守衛者。
今年的溫網賽上,這項傳統的挑戰者則是19歲的法國少女格洛溫,在她白色的網球裙下,是一條若隱若現的紅色運動短褲,每當她發球時,紅色底褲完全見了天日而十分刺眼。這條紅色的短褲,讓溫網的裁判好一通忙亂,他們翻出有關的規則進行“會診”,最終裁定格洛溫沒有違規,因為溫網不干涉球員內衣內褲的顏色,不過,作為女單17號種子,她在第二輪便早早被一位16歲的奧地利新人意外擊敗。
溫布爾登有所堅持,也會有所放棄,在白色的主色調之下,球衣的款式不斷推陳出新,納達爾今年穿著他商標性的無袖裝第二度殺人決賽,而女單冠軍大威廉姆斯,則穿著小短褲一路橫掃了對手。
觀看了本次溫網比賽轉播的球迷可能還注意到,比賽結束后兩位球員總是同時退場,而不是像別的賽事,輸者先灰溜溜地離場,而贏家繼續接受歡呼。溫布爾登希望堅持,網球所應該具有的情感與風雅
其實,4年前,溫網的另一項傳統已被先期廢除——球員不必向中央球場底線后方的皇室包廂鞠躬或是行屈膝禮,只有當伊麗莎白女王或查爾斯王子到場時他們才有必要這么做。
不過,這兩個人,自從上世紀70年代之后就再沒來到現場看過球。
(作者為資深網球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