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風
已經購買了70年國有土地建設使用權的業主們,可以獨立地支配土地上的所有權利。政府對于國有土地只可能收取一遍土地出讓金,不可能有第二次。
在名噪一時的酒仙橋危改拆遷中,有七百戶居民的房屋具有相對完整的產權,這些住戶在拆遷的“民主秀”中,基本上投了反對票。
他們問:政府有什么權力來對他們享有產權的房屋進行拆遷?實際上,城市未來大多數居民遲早可能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
中國城市建設用地的所有權基本上屬于政府,房地產開發商從政府手里買來土地70年建設使用權,建設住宅出售給業主,業主支付價款,應當已經一次性支付了70年土地建設使用權費用,從而獲得了這一權利。
在制定《物權法》的過程中,很多民眾提出了一個問題:那70年期滿之后,該怎么樣呢?政府是不是要求收回土地,從而讓房子懸到空中?針對民眾的這一擔心,《物權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一款規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這也就意味著,政府不能隨意收回土地。
但是,先別擔心那么遙遠的未來的風險,對于居住在商品房中的民眾來說,最大的風險其實是:房子也許只住了二三十年,政府突然決定要拆遷你的房子,該怎么辦?
說起來,近些年的拆遷,基本上不涉及私人享有土地之建設使用權的房屋,而主要涉及舊城區的公房,或者涉及個人曾經享有完整所有權的“私房”。但是,隨著舊城區房屋拆遷殆盡,而政府進行開發的雄心卻依舊勃發,則某一天,拆遷的推土機機可能就會開到某個新建小區的門口,或者像酒仙橋那七百戶居民那樣被連帶捎進拆遷區內。此時,業主有沒有權利制衡這種拆遷?

《物權法》第一百三十五條的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依法對國家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利用該土地建造建筑物、構筑物及其附屬設施?!钡谝话偎氖龡l又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有權將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互換、出資、贈與或者抵押,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p>
據此兩條,在70年內——實際上除去開發時間只有60多年了,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持有人,也即每位業主,對于自己房屋所占用之土地,享有十分完整的權利:占有、使用、處分和收益。這種權利跟所有權幾乎沒有兩樣,也因此,在70年內,業主的權利是可以制衡政府作為土地所有者的權利的。
政府當然擁有這些土地的所有權,但是,政府一旦收取了70年土地建設使用權之費用,就把該項土地70年內的全邵權利出讓給了業主。此后,這塊土地之占有、轉讓、使用、收益,都與政府無關,而完全由業主支配。
借用中國古代的土地權利概念,政府享有“田骨權”,業主享有“田皮權”。兩者基本上不存在什么關系,業主可以獨立地支配其所享有之權利。
如此說來,在享有建設使用權的70年內,業主是可以處置其所擁有的土地的。假如業主購買的是單棟房屋,他就可以隨意改建、翻建、擴建,對他惟一具有約束力的只是政府的規劃。這些年來,不斷有媒體報道,別墅“私搭亂建”,有關部門也去查處。
然而,既然業主享有70年完整的權利,則他當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私搭私建,這本來就是他的私人事務,他人管不著,政府也管不著。
假如業主擁有的是一套公寓房,他并不擁有物理意義上的土地,但是,一個社區或一棟樓房的業主,作為一個集體,卻是可以占有物理上明確的一塊土地的。他們可以成立一個土地合作社,通過某種意義上被大家接受的程序,合理地處分自己已經享有權利的土地。
比如,房屋在住了40年后,大家都覺得樓房比較危險,那就可以通過表決的方式,選擇是自行進行樓房翻建,或者出售此塊土地,將獲得的貨幣分配各家,自行購買房屋。
總之,依據法律,已經購買了70年國有土地建設使用權的業主們,可以獨立地支配土地上的所有權利,而由此產生的收益,自然歸業主們共同享有,政府無權分沾。這就類似于銀行將一筆錢貸給企業,企業支付了利息之后就可自由支配這筆錢。這筆錢在企業手里所產生的收益,當然全部歸企業,與銀行無關。
這就是酒仙橋那七百余戶業主本應享有的權利。他們的房屋是否需要翻建,與政府無關。政府專業部門假如依據某些條例認定房屋已經出現安全隱患,那政府只能將此信息告知業主,由業主們自行選擇如何處理:是就地翻建,還是出售土地,整體搬遷。
但是現在,政府似乎并不這么認為,相反,似乎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強制要求這些享有建設使用權的業主把建設使用權在70年未滿期之前退還給政府,政府再出售給開發商。這種做法的性質是顯而易見的:政府單方面撕毀了與業主們訂立的合同。
當然,政府還有一個身份,城市的公共管理者。政府可能制定一份新的城市規劃,對該塊地面的發展作出新安排。但是,首先,任何城市規劃都應當高度尊重私人財產權,而不應當過于隨意地讓私人作出犧牲;其次,即使業主服從規劃,開發商也應當與業主協商,請求其出讓剩余年限內的建設使用權——由于這一使用期限是自動續期,所以其實是永久性的建設使用權。開發商與業主之間進行的是平等民事主體之問的談判,與政府無關。這里,開發商支付給業主的,不是含糊其詞的“房屋拆遷補償”,而是兩項性質完全不同的價款:購買土地之建設使用權的費用,另加建筑物的補償費用。
可以說,按照法律,那么,政府對于國有土地只可能收取一遍土地出讓金,不可能有第二次。此后,這些土地其實與政府無關了,而純粹是已經享有建設使用權的個人和企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