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偉建
380年前明代天啟年間,北京發生了一場巨大的“災變”,史稱“天啟大爆炸”。在中國歷史上,它稱得上是獨一無二的,其爆炸原因至今仍然困擾著歷史學家和科學家。幾百年過去了,爆炸現場早已破壞殆盡,任何爆炸的遺跡都蕩然無存,如何破解這一謎團呢?
公元1626年5月30日上午9時(明熹宗天啟六年五月初六曰巳時),在北京王恭廠一帶發生了一場真正驚天動地的巨大爆炸。
王恭廠所在位置是大約今西城區新文化街以南、象來街以北、鬧市口南街以東、民族宮南街以西的永寧胡同與光彩胡同一帶。當時為工部制造、儲存火藥的倉庫就在王恭廠。
據《天變邸抄》描述,當日,“天色皎潔,忽有聲如吼,從東北方漸至京城西南角,灰氣涌起,屋宇動蕩。須臾,大震一聲,天崩地塌,昏黑如夜,萬室平沉。東自順城門大街(今宣武門內大街),北至刑部街(今西長安街),西及平則門(今阜城門)南,長三四里,周圍二十三里,盡為齏粉,屋以數萬計,人以萬計”。
“兩萬多居民非死即傷,斷臂者、折足者、破頭者無數,尸骸遍地,穢氣熏天,一片狼藉,慘不忍睹”。一時間人畜、樹木、磚石突然騰空而起,不知去向。爆炸力之大,乃至炸飛的“大木遠落密云”,其后,“木、石、人復自天雨而下,屋以千數,人以百數”,衣物、銀錢、器皿更是飄至昌平的閱武場中或散落到西山上或東北郊去了。災后,“所傷男婦俱赤體,寸絲不掛,不知何故”,而且“死者皆裸”。
皇帝明熹宗正在乾清宮用早膳,突然地動殿搖,“乾清宮御座、御案俱翻倒”,明熹宗不顧九五之尊,起身沖出乾清宮直奔交泰殿,“內侍俱不及隨,只一近侍掖之而行”,途中“建極殿檻鴛瓦飛墮”,正中近侍頭部,腦漿迸裂倒地而亡。紫禁城中正修建大殿的工匠,因“震而下墮者兩千人,俱成肉袋”。
奇怪的是爆炸中心卻“不焚寸木,無焚燒之跡”,而爆炸威力之大,撼天動地之巨,遠非火藥庫失事或地震引起災變所能解釋。一時間,全國震動,熹宗皇帝不得不下罪己詔,大赦天下,祈天安民,發府庫萬兩黃金賑災。此事亦被載入明朝正史。
對于王恭廠特大爆炸,幾百年來一直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地震引起的,有人說是火藥庫失事,也有人認為隕石墜落,或隱火山熱核強爆。到了現代,就有人說是外星人入侵。但沒有一個觀點或說法使人完全信服,也沒有一個說法可以解釋天啟大爆炸的所有現象。
“通古斯大爆炸”
近代史上還有一次著名的大爆炸,那就是俄國的“通古斯大爆炸”。通古斯大爆炸是1908年6月30日早上7時17分發生在俄羅斯西伯利亞中部的大爆炸,位置在北緯60.55度、東經101.57度,靠近通古斯河附近(今屬俄羅斯聯邦埃文基自治區)。摧折了超過2150平方公里內的6000萬棵樹。通古斯爆炸距今不遠,爆炸現場人跡罕至,保存完好。
在近百年的時間里,俄國、歐洲和美國的科學家反復實地考察并通過理論和實驗研究了通古斯大爆炸的起因和性質,發現通古斯大爆炸與天啟大爆炸極為相似。對兩次爆炸的現象加以比較,可以推斷天啟大爆炸應是與通古斯大爆炸統屬一類性質的天體闖入大氣層在近地點的空中爆炸。爆炸的天外來物很可能是小彗星或彗星的碎片,不大可能是隕石。因為兩個爆炸都沒有發現隕石坑,而兩個爆炸距地甚近,如是隕石,不可能完全燒盡而不留殘片。
據目擊者的描述和史料記載,比較兩次爆炸
爆炸之前,天上飛來“火球”。在通古斯,“當天早上在貝加爾湖西北方的當地人觀察到一個巨大的火球劃過天空,其亮度和太陽相若”,接著就是爆炸,繼之以排炮般的轟鳴爆炸聲。天啟爆炸時,北京城“從城的東北方至城西南傳來一陣轟隆聲,出現了一個特大的火球在空中滾動”。也是接著就發生了爆炸,“忽有聲如吼,從東北方漸至京城西南角,灰氣涌起,屋宇動蕩。須臾,大震一聲,天崩地塌,昏黑如夜”。
有火。彗星沖入大氣層,如同火球,自然有火。通古斯“燒焦枯死的樹橫跨了大約50公里”。而在天啟年的北京“王恭廠一帶,地裂十三丈,火光騰空”。
但同樣奇怪的是,兩次爆炸,樹脫皮,人剝衣,盡管有火,但爆炸中心“不焚寸木”。在通古斯,爆炸中心的樹木全都光禿禿地直立,既沒有傾倒,也未被焚毀,但它們的樹枝和樹皮則被脫去。在天啟爆炸中,“不焚寸木,無焚燒之跡”,但“所傷男婦俱赤體,寸絲不掛”。
樹脫皮、人剝衣的現象用火藥爆炸無法解釋。能夠解釋的是,天外來物在近地點爆炸,造成極其強大的沖擊波,在爆炸的地點及周圍,沖擊波自上而下幾乎是垂直而來,且沖擊力極大,足以將樹的枝、皮或人的衣服“剝去”。在這種強大的沖擊波之下,火是無法燃燒的,無論多大的火都被瞬間吹滅,因此雖然爆炸伴隨著火,但爆炸的中心“不焚寸木”。隨之四散而開的沖擊波就幾乎是橫向的了,自中心不規則地向外輻射,而且像原子彈爆炸之后產生的沖擊波一樣,以極高速度水平擴散,沖擊力也是極大的。
所以在通古斯“傾倒的樹則是向爆炸中心相反的方向傾倒”,使“超過2150平方公里內的6000萬棵樹倒下”,幾乎是平躺在地上。在天啟大爆炸中,北京“東至順成門大街,北至刑部街,長三四里,方圓二十三里,萬余間房屋建筑頓時變成一片瓦礫”。巨木石獅都被拔地而起,拋到數里之外。
同一性質的爆炸
最奇妙的是爆炸所引起的“天變”。通古斯大爆炸后“接下來幾個星期,歐洲和俄國西部的夜空有如白晝,亮到晚上不必開燈就可讀書”。這種白夜現象是由于彗星在大氣層爆炸之后碎片和宇宙塵在大氣層的上端四射飛濺造成的。
在天啟年間的北京,沒有“白夜”的記載,但記載中有“不久,又見南方的天空上有一股氣直沖入云霄,天上的氣團被絞得一團亂,演變成各種奇形怪狀,有的像亂絲,有的像靈芝,五顏六色,千奇百怪,許久才漸漸散去”的描述,應該也是由于宇宙塵或碎片“四處橫飛”造成的。只不過天啟爆炸的天外來物體積較小,爆炸時距離地面更近(因此“地裂十三丈”),所以四射的宇宙塵是在大氣層的較低端形成“天空中有絲狀、潮狀的五色亂云在四處橫飛”,而沒有造成經久不息的“白夜”。
兩次爆炸的天體顯然是斜角切入大氣層,在近地點爆炸。據研究,通古斯的爆炸物的切入對地角度為30度左右,爆炸的沖擊波形成蝴蝶形。
由于天啟爆炸物爆炸時離地面距離很可能大大小于通古斯爆炸,因此其對地面的切入角度應該更陡峭一些。爆炸的沖擊波也是呈扇形或類似蝴蝶形展開的。
如此比較下來,天啟大爆炸和通古斯大爆炸很可能屬于同一性質的爆炸,而彗星闖入大氣層在近地點爆炸的學說,也幾乎可以圓滿地解釋兩次大爆炸的所有共同的現象。
(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