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過
空穴來風:有了洞穴才進風,比喻乘隙而入,常指某種消息或謠言的傳布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穴:洞,孔。戰國(楚)宋玉《風賦》:“臣聞于師,枳句(gou,第一聲,彎曲義)來巢,空穴來風。”唐代白居易《初病風詩》:“朽株難免蠹,空穴易來風。”
大多數媒體在用這個成語時往往用反了意思,人們在運用成語過程中主觀臆斷,望文生義,使成語的實際意義與原初意義相對,相反,甚至風馬牛不相及。有的成語即使你想恢復其本來面目也顯得力不從心,毫無意義了。與其這樣,不如將錯就錯或讓其滅亡。從語言“約定俗成”的原則來看,詞語的使用上,如果一個錯誤大家都在犯,也就不會造成理解上的困難,這個“錯誤”的用法也就取得了約定俗成的地位,早晚都會得到學術界的重新界定和承認。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不妨認可報刊媒體對空穴來風的用法,而在考試中,我們還得按現在詞典解釋的意義來使用。